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① |《开放中国》带学生读懂中国“开放”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27浏览次数:1971

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学校作为一所“外”字头的大学,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开放”一词,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对外经贸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2020年,《开放中国》和《国际贸易》课程分别入选首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中国系列”课程选编和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两门课程以“开放”为主题,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学校将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系列,详细介绍《开放中国》与《国际贸易》两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做法及经验,敬请关注!

《开放中国》


一、课程介绍

《开放中国》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教学团队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知名专家。校内教师团队阵容强大,由课程负责人、主持人、主讲人和策划组等近10余位成员组成。团队成员所擅长的专业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治、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等多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视野开阔;校外专家结合时政热点话题,邀请知名专家担任,如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等。

课程以“中国对外开放”为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对外开放与文化传播、中国对外开放与WTO接轨、中国对外开放与涉外法治等七大专题开展课程教学。

二、课程育人目标

《开放中国》秉承“故事中说道理,道理中找方法,方法中育人才”的理念,通过专题的形式“聚焦对外开放的中国热点,梳理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展示对外开放的中国形象,讲好对外开放的中国故事”,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发展进程的全面了解,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客观认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透彻把握,使得当代大学生具备中国视野和世界情怀,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开放中国》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通在教学中聚焦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对外法律接轨四个教学知识单元,并落实到7个知识点的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引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开放观,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开拓良好的全球视野,坚定“四个自信”。

具体课程知识点和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对应如下: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开放中国》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课程负责人主导下的二方一堂、二环一线、三阶一通的“二二三制”创新模式:课程主持人、主讲人双方共同展开互助互补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互动两个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针对处于知识获取、内化拓展、深入研究等三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

课程团队充分利用既有教学设施和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讲授形式;组织学生课前阅读、开展课上讨论的翻转课堂形式;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体验等丰富的表演形式;积极进行网络互动、特别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利用;随堂互动反馈的形式等,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尝试:

第一,名师、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团队,协力做好课程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相关事务,保证教学环节的顺畅有序,以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讲好对外开放的中国故事,与青年学生一起,共话中国道路。

第三,由课程主持人引导和协助每一位主讲人把握课程进度,组织课堂教学;

第四,将课堂教学成果书面化、数字化、网络化,免费开放使用,以扩大辐射面、增强感染力、提升实效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