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搭桥,精准聚焦——上海工会护航就业,去年提供岗位16万余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枫 2023-01-05 09:01

上海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会聘上海”就业护航行动,以“千企万岗促就业,勠力同心促发展”为主题推出各类就业服务活动。

1月6日,新年首场“会聘上海,周周送岗”直播活动将在申工社平台如约推出。这两天,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就业指导员盛毓毓忙着联系用人单位,了解企业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以及薪资范围、上班地址、通勤方式、福利……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会聘上海”直播主持人,并已拥有数千名“粉丝”。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257051人次观看直播。


记者从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获悉,去年,面对疫情期间严峻的就业形势,上海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会聘上海”就业护航行动,以“千企万岗促就业,勠力同心促发展”为主题推出各类就业服务活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集中发布招聘岗位信息457次(场),提供就业岗位16.3万个,服务职工76万人(次),实名制就业援助7741人。


依托平台载体


“云端”促就业


去年以来,市总工会围绕疫情期间特殊形势,依托平台载体,加大线上服务,在“云端”为求职者就业牵线搭桥。


首先,充分发挥“会聘上海”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为职工就业提供及时、便捷且传播效果更好的服务。据统计,目前,已有4164家企业入驻平台,推出29840个岗位,共有29787名求职者注册使用平台。


其次,依托“申工社”平台,积极开展“会聘上海,周周送岗”直播活动,2022年全年共直播57场,355家企业提供7683个就业岗位,257051人次观看,收到简历1304份,达成录用意向147人;其中疫情后直播35场,提前并超额完成“关心关爱职工,助力经济发展”直播20场的年度目标。


聚焦重点群体


精准送服务


记者获悉,在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中,市总工会着重聚焦两大重点群体,通过精准服务促进就业。


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申工社”推文,为京东物流、盒马、饿了么、达达快递等保供企业招募“骑手”,每篇推文浏览量均超过10万,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进入经济恢复和重振阶段,开展叮咚、饿了么、盒马、美团专场直播招聘活动,4家企业共招募344人,13230人观看。


同时,聚焦大学生群体,去年上半年开展上海工会助力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等活动,组织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6场,322家企业提供1684个就业岗位,收到简历3047份,达成初步意向1219人次。


去年下半年联合市学生事务中心、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2022年“会聘上海”校园行活动,为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护航、助力,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3场,420家企业提供2808个就业岗位,收到简历4543份,达成初步意向630人次。


此外,启动2022年上海工会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有48人参加,圆满完成“关心关爱职工,助力经济发展”16项举措中就业帮困相关工作要求。


整合资源


挖潜就业机会


据悉,市总工会还积极整合区局(产业)工会资源,建立各区局(产业)工会线上联动招聘发布机制,16个区、11个产业工会提供近400家企业、1194个岗位信息,招聘8000余人。并且联合市劳模协会、中智招聘网,开展“劳模先进送岗位”专场招聘活动,共提供近2000个优质岗位,招聘1万余人。


不仅如此,市总工会联合“猎聘”,开展了2022年“千企万岗促就业,戮力同心促发展”上海工会复工复产就业服务月活动,共有292家企业进场,提供4.7万余个岗位,收到简历6000余份。与上海外服雇员工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直播送岗、校园招聘、见习实践等工会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合作。目前,已合作开展两场直播送岗活动,有6家企业推出11个岗位,1.2万余人次收看。


据了解,上海工会下一步将加大就业供给,加强托底保障,聚焦对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转改制企业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帮扶;继续发挥“申工社”及“会聘上海”就业服务平台等作用,进一步打造“劳模先进送岗位”“校园行”等工会就业服务品牌,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服务品牌。


放下身段


实现成功就业


从最初直播仅100多人观看,到如今观众最多时达到1.5万人次,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就业指导员盛毓毓和同事们为“会聘上海”直播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帮助不少求职者成功就业。


在当下较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如何实现成功就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毓毓坦言,求职者要学会放下身段,先就业再择业。


“去年教培行业受冲击较大,一大批教师失业,有一位35岁左右的女教师来求职,表示自己是单亲家庭,独自带着一个幼儿园孩子,迫切想找工作,而且对岗位薪资都不挑不拣。”当时,由于教培行业失业人员多,要找到一个薪资岗位都合适的工作,难度相当大。


盛毓毓回忆道,那时有一个机关食堂服务员岗位,虽然求职者是985高校毕业,但她二话没说,同意去应聘,就业两个月后,指导员得知一家国企办公室正在招聘党务专员,“正巧那位求职者是党员,我们便介绍她去试试,最终她成功入职,无论薪资还是岗位都与她比较匹配。”


盛毓毓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曾前往上海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了两场线下招聘活动,“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确实比前几年困难一些,但是如果适当降低薪资岗位要求,还是能够成功就业的。比如,有些大学生要求税前收入不低于8000元,有些上海大学生不愿做销售,一定要去国企,这些要求如果适当降低,调整自我就业心态,大学生就业应该并不那么难。”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