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展学概论》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研究团队策划的国际发展学系列教材的第一本。该书由崔文星博士及黄梅波教授合作编写,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有幸较早地拜读了全书,很高兴在此从两个方面对该书的学科背景和内容进行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新生独立国家的前途命运,成为当时西方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学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在西方国家开始发展起来。
数十年间,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大学中设立了国际发展学专业,建立了国际发展研究机构。国际发展学的教材和研究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主要是西方国际发展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受援国,中国对国际发展学的研究相当薄弱,少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学领域。2015年前后,在参与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评估和对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的讨论之中,中国的国际发展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国际发展学科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关注。
第一个特点是它的跨学科性。很多学科担心经济学的“帝国主义”。但是国际发展学科是比较特殊的,经济学其实孵化了这个学科,而不是“侵入”。国际发展学科最初就是来自于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整个国际发展学科的理论发展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密切相关的,最初的哈罗德—多马竞争的模型,侧重固定投资促进增长。后面到新古典增长模型,使得世界银行重视促进健康和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再后来大家发现援助并不是很有效;之后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国际发展一个关键变量是治理,这促使世界银行提出了国际发展中的治理概念。世界银行一般每过几年就会通过《世界发展报告》探讨治理问题。我们现在常讲的治理概念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学、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等学科都非常关注的领域。到了本世纪,发展经济学逐渐过渡到自然实验,用来做国际发展影响评估。现在包括世行之类的很多国际发展机构也在做影响评估。
国际发展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征。很多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者都在各自的学科框架下研究国际发展问题,但研究视角很不一样。经济学主要是从财富增长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说研究援助对贸易、投资、经济增长、福利等的影响。公共管理理论更强调援助管理体系怎么设计、怎么评估。不管是多边开发银行还是双边发展机构,已经越来越重视评估问题。对于援助国,需要评估援助效果究竟怎么样,因为要向出资方负责。受援方也开始重视援助的有效性。此外,社会学可能从发展机会与成果的公平分配的视角来切入;政治学更关注权力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则关注地理位置和空间布局对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自然科学也更深地融入到国际发展研究之中。国际发展这个学科尽管可以说是经济学孵化出来的,但是其实它现在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学科。
第二,相比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传统学科视角,国际发展学非常注重实践。因为它关注的问题非常清楚,就是怎么在现实中进行发展实践、怎么把发展项目做好、援助资金分配在哪些领域、哪些援助方式更加有效、哪个领域的发展更加迫切等。从实践角度来讲,相比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发展学的实践目标导向更加明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国际发展学科的知识边界在不断拓展。我们原来讲学科内卷,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国际发展学科是外延的。在现实当中,国际发展的议题是不断在扩展的。比方说环境,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议题也是越来越重要,环境问题研究越来越变成国际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国际发展学科因为实践导向使得这个学科的外延议题不断拓展。
第三个特点,就是新兴经济体对外援助的参与。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发展学的研究主体和客体都日趋多元化。在主体方面,一批新兴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并成为南南合作的资源提供方。这些新兴国家的学者也日益加入到国际发展研究的大军。在客体方面,从联合国的四个“发展十年”到千年发展目标,再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发展目标体系的演变也反映了国际发展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展。中国成为重要的对外援助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近年还主导建立了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对外援助规模逐渐增大。中国未来不管是对于国际发展的理论政策研究,还是实践人才的培养需求,都非常迫切。
该书致力于对国际发展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全书的结构和内容跟现代国际发展学科的几个特点非常匹配。全书的框架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个大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所涉及的发展议题设置整本书的框架。其次是多学科视角,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地理学视角。第三个特点具有中国关怀,强调了中国作为国际发展知识提供方的新特点和新角色。
全书内容包含国际发展理论篇、国际发展议题篇和国际发展手段篇三大部分,共16章。在理论篇,发展的历史一章涉及国际发展的思想起源和演变、实践萌芽的产生以及美国的杜鲁门第四点计划提出以后国际发展时代的开启。发展理论主要基于传统的国际发展理论,包括古典的现代化、依附论、新自由主义等。发展指标是经济、贫困、综合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发展目标包括四个发展十年、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篇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作为参照,重点关注贫困、健康、教育、性别、环境、安全等问题。国际发展手段篇主要涉及多边发展援助,南北发展援助,南南发展合作,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非政府行为体,包括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智库等机构。然后是关于援助有效性与发展有效性的最新讨论。最后一章是对中国的对外援助进行分析和介绍。
2021年,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其实国际发展和全球发展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西方的著作和研究中,国际发展有特定的内涵,特指以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南北关系,它所体现的逻辑是发展的问题在南方,而发展的知识在北方。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是“南方有病北方有药”。全球发展则意味着发展的问题不仅仅在南方,而且关于发展的知识,它的来源也具有多样性,中国就是一个新的国际发展知识的来源方。这本书有这方面的思考和特点。
总的来讲,该书内容结构非常清晰,分析非常深入,对传播中国的国际发展相关知识,尤其是国际发展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