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欧洲学会在沪举行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探讨欧洲经济形势以及中欧经贸关系发展
2023-03-14 09:30:49 作者:沈钦韩

WechatIMG587.jpeg

3月10日,由上海欧洲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的《欧洲经济形势报告(2021-2022)》发布暨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多位沪上专家学者与会,就2021年至2022年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做了总结回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会上指出,欧洲经济在2022年的发展之路颇为坎坷。在新冠疫情阴霾的笼罩之下,俄乌冲突打破欧洲和平的格局,点燃能源危机的引线,致使欧洲通货膨胀飙升,生活成本上涨,经济活动收缩。尽管2021年的良好复苏势头在2022年年初有所持续,但仍未能挽回欧洲经济发展的颓势,其先扬后抑的走势较为明显,呈现出一定程度滞胀的态势。

丁纯认为,在制约因素重重叠加的2023年,对于欧洲而言也将充满挑战,欧洲各国应当持续关注民生发展,适当实施宏微观政策,重视扶持薄弱国家。此外,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的“退烧”、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调整,助力全球供应链畅通,或将有助欧洲经济的复苏,使其避免落入经济衰退的泥沼。

围绕德国经济形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讲师朱宇方指出,2022年,由于全球疫情延续和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德国经济进一步遭受更为严重的供应冲击,能源供应出现严重瓶颈,原材料、中间品和贸易商品供应遭遇困难,此外还有不断恶化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通胀也在去年处于高位。不过根据预计,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今年年初探底之后,从春季开始缓慢复苏,并在下半年实现更有力的增长。

就法国经济形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研究员薛晟表示,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法国尽管能够凭借其以地中海为基础,延伸至北非和中东的能源战略,在欧元区内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相对较小。但有鉴于法国国内社会改革带来的抗议活动对经济产生影响,能源供应和价格的变化,包括乌克兰危机、塞尔维亚-科索沃局势变化等外部形势演变,以及包括贸易、货币在内的美国对法国经济影响等诸多不确定性,未来法国经济增长能否保持当前状态依然存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柱表示,尽管在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的“技术-大联合政府”下,意大利经济在2021年保持韧性,但是俄乌危机导致的通胀使意大利正经历从能源等领域的输入型通胀向社会经济各领域的结构型通胀的发展转变,对于生产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产生显著抑制。不过,意大利经济政策实践具有较强的国家导向和保护主义色彩,从中长期来看,自其国内极右势力上台后,国家干预主义特征更加突出,并呈现更具有发展导向的国家特征。可以预见,意大利将在绿色能源转型、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再实体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经济竞争力基础将更加坚实。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英国,北欧地区、中东欧地区、南欧国家的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和回顾。结合专家发言,可以看到,上述欧洲国家在2022年均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在俄乌冲突冲击、能源短缺以及通胀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均遭受严峻挑战。

WechatIMG589.jpeg

在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的能源领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邱强表示,俄乌战争对于欧洲能源的影响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从短期来看,过高的能源价格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欧洲各国纷纷加大了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购买力度。中期来看,俄乌冲突升级促使欧洲各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认为能源安全比环境安全更为重要。长期来看,欧洲能源低碳转型战略面临很大冲击。部分国家将会更加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

就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欧洲研究所所长杨逢珉指出,中欧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互联互通快速发展,相互投资稳步提升,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更加频繁。不过,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盟追随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制约中欧技术合作,世界经济持续疲弱,欧洲反全球化浪潮汹涌等。

就如何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杨逢珉提出了四条实现路径:一是以绿色和数字领域为重点加强中欧经贸合作;二是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三是拓展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四是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方式。



  作者:沈钦韩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来源:均主办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