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廉·亚历山大的《北京皇家园林》、沃姆斯的《广州十三行》,到亨利·温克尔斯的《中国建筑》、路易·杜姆林的《官府大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松江校区“首展”日前揭幕,以“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铜版画里的中华风情”为主题展出53幅珍贵版画作品。
走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二楼大厅,一幅幅装裱精美的铜版画映入眼帘。这些来自十九世纪中叶欧洲的铜版画以其细腻的纹理、丰富的层次,镌刻出欧洲视角下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向人们展示了版画工艺传承数百年的雕撰辉煌与艺术魅力。
捐赠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浒表示,本次展览选取的53幅欧洲的中国主题铜版画,展示了当时欧洲人对于中国的观察和想象,将为师生提供领略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风情、回顾中欧文化交流历史的艺术平台。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铜版画的艺术魅力,展览还进行了美育工作的现场教学。铜版画是一种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版画,作为西方艺术的重要分支,它起源自中世纪,其工巧、其识深、其境界高远,兼具艺术、工艺、文献等多重价值。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53幅具有中国风情的铜版画作品,不仅再现了欧洲版画大师的艺术之作,更彰显了对外贸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是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在松江校区迎来首展,是继去年“东风西渐——中国瓷器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学校古北校区拉开博物馆展览序幕后的又一重要呈现,标志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博物馆建设历程中又踏出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头图为展出的铜版画作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