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教育的兴盛之本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述评·尊师重教篇

2018-12-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18年,当中国人民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确认。

  回首40年历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所需要的一切人才都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尊师重教是教育事业兴旺繁荣、振兴发展的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一连串的改革举措给乡村教师送上安心从教的定心丸,一系列待遇保障和奖励政策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如今,一支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重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以非凡决心作出千钧之诺

  “先工商,后财贸,哪儿也不要去学校。”

  “你在学校好好干,将来我托人让你当售货员。”

  “小学教师怎么能算是知识分子?你没看到吗?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半文盲……”

  这些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絮絮私语,带我们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蒸蒸日上却又捉襟见肘的中国:

  改革的号角已经响起,国家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呼唤着人才;但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5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文盲占1/4以上,文化素质不高犹如无形枷锁。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发展教育迫在眉睫,但现实是,历经浩劫的学校没有多少合格教师可用。

  百姓一方面盼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好老师,但另一方面,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高。

  还原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尊师重教”四个字,字字千钧。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5月27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明确写道:“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树立和发扬尊重各级各类教师的良好风尚,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当年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西操场上举行首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学生打出“教师万岁”的标语。

  如果说,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小平您好”振奋了全国人民,那么“教师万岁”对教育界同样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师节的首倡者王梓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它一方面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另一方面更向全社会呼吁形成尊重教师的风气。”

  从此以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人才筑基工程。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同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即将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份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方向。

  当时间走过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教师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012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2013年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年教师节前夕都要向全国教师致以节日祝贺。2018年1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这份意见围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这一切的努力,始终朝向一个目标,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优秀的人能够因此而成为教师。

  以改革精神破解教师之难

  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好、调动好这支队伍,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歌颂的诗篇中,教师是红烛,是春蚕,是人梯,是路石,牺牲和奉献是其共同特点。然而,在涌动的市场大潮中,让教师安心从教,仅靠精神上的重视和颂扬远远不够。所幸处于改革年代的中国,有的是创新发展的精神与智慧,有的是体制机制变革的决心与眼光。

  突破从提高教师待遇开始。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人均年收入只有599元。2017年,公办中小学在岗人员平均工资达到8.2万元左右,和2012年相比,整个教育行业工资收入增幅达74%。

  “每个月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前是7300多元,加上年终各项奖金6000多元。”四川省金堂县转龙镇初级中学的肖老师对收入挺满意。而北京某中学退休的李老师则见证了国家在1985年、1993年、2009年3次给教师调整工资,也经历了在家庭中从收入最低到最高。抚今追昔,她自豪地说:“《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我家实现了!”

  今年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关于教师工资的最新表述修改为“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从工资水平到实际收入水平,这就是改革的进度。

  40年来,国家关于教师的政策,着重从制度和顶层机制入手,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焕发出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谁来做教师?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教师教育实现了从中师、大专和本科“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形成。2017年全国共有187所本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和383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142家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和15家教育博士培养单位,市县教师发展机构达2400多所。

  谁能做教师?目前,我国已建立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制度,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完善了教师退出机制,为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提供了重要保证。

  如何评价教师?从2009年国务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到2015年8月国务院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步步改革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通道。

  如何发展教师?2010年国家启动“国培计划”,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共计150亿元,累计培训教师超过1000余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各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个以国家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建立。

  如何管理教师?近年来,以县管校聘为突破口,各地积极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教师身份完成了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试行校长职级制,取消行政级别,促使校长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一大批学者型、专家型校长迅速成长起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尊师重教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使师德建设全面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专任教师人数从1978年的899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622.6万人。我国普通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47.1%、9.8%、45.9%提高到99.96%、99.8%、98.2%,分别提高了52.86个百分点、90个百分点、52.3个百分点。

  以倾斜资源化解乡村教师之痛

  在我国,既有北上广深这样的改革发展前沿之地,又有众多老少边穷的贫困地区。如何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何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小康?

  毋庸置疑,教师是火种,教育是源泉。但是历史的欠账与现实的冲击,一度令乡村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独木难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二元化特征明显,乡村教师补充难、结构不尽合理、补充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政策向农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育造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瞻远瞩的决定。

  针对乡村地区教师数量缺口严重的问题,2007年国家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已为中小学补充了近7万名高素质教师,其中90%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8个省份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每年培养4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迄今中央财政已投入经费456亿元,为中西部乡村补充了66.8万名中小学教师。

  2013年开始,国家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已累计划拨127.5亿元,惠及8万所学校130万名教师,最高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国培计划”每年培训乡村教师超过100万人次,到2020年将实现对中西部乡村教师整体轮训。

  2015年6月,国办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从师德荣誉、补充交流、职称编制,到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管理改革,对乡村教师给予全方位支持。

  2016年,教育部会同人社部为纳入颁发范围的400万名在岗和离退休教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以后将每隔两三年对新增从教达到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一次。

  一直追踪研究“特岗计划”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认为,中央财政对农村教师的直接支持,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资源的短缺,促进了地方政府对师资问题的重视。

  推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建设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推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一揽子方案再到各级各类实施细则,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重点和亮点,规格之高,力度之大,为历年来所罕见。

  从2008年开始,甘肃省天水市每年拿出100个小学高级教师的专项指标,用于解决女性年龄在50岁以上、教龄25年以上,男性在55岁以上、教龄30年以上的边远山区一线老教师的职称,并且免去说课环节直接晋升。

  在河南省郸城县,相同职称、年限、学历的教师,乡村教师比县城教师最高每月多得685元。同时,全县建设并配套完善了859套教师周转房。“来了,就不走了,我已经爱上这所学校和这里的孩子了。”郸城县徐楼小学的首批特岗教师丁方慧深情地说。

  以过硬素质求解时代之问

  “广大老师是在不确定性上工作的人,这种工作难度极大,所以对于广大老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自始至终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的确,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所承担的比常人更多。一方面,他们自身要克服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不适,始终展现最好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也消化着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焦虑,抵御着市场化大潮裹挟下的种种诱惑,尽可能地给未来一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人口的涨落,带来教师队伍规模的伸缩;伴随打工潮而出现的留守儿童,让教师增加了新的职责;信息化的到来,为教师打开了资源宝库……但同时,原本封闭独立的执教过程也时常被放置在社会的聚光灯下炙烤。

  40年来,教师面对的挑战不断变化发展,教师职业的责任和要求不断增加,全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过硬专业技能和对教育、对学生的无私大爱来接受时代的检验。

  实践证明,他们做到了。

  在生死安危面前,他们的选择是学生。以血肉之躯为学生挡开车辆的冲撞,黑龙江教师张丽莉做到了,河南教师李芳做到了,甘肃教师杨雪也做到了。

  在功名利禄面前,他们的选择是国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投身祖国科技前沿的吉林大学教师黄大年做到了,为寻找种子常年奔波于高原的复旦大学教师钟扬做到了,扎根太行山区带领农民脱贫的河北农业大学教师李保国做到了。

  在艰难困苦面前,他们的选择是奉献。义务撑船26年、护佑1000多名孩子上学的广西教师石兰松做到了,36年扎根深山教学点的江西教师支月英做到了,身有残疾却把社会善款转赠学校的河南教师孙克会做到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选择是特例、是偶然,那么贯穿40年一代又一代教师楷模的一致选择,便是一种深深铭刻在这支队伍中的精神使然。今天,这支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包含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双师型教师等学科齐全、类型丰富、结构日趋合理的教育大军,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各个岗位上。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站在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入口,历史的回响更加浑厚凝重。尊师重教,这一历经中华文明几千年锤炼的精髓,在最近40年中再获新生。

  回望过去,40年来,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用自己的臂膀,托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望未来,广大教师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必将以崭新的姿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高靓 焦以璇)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