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AI研究小组第六次学术交流活动在古北校区208办公室举行。齐佳音教授与胡帅波、郑银银、屠文怡、杨漫铃、李佳、郁春、庞雨竹等同学参加本次活动。
首先,齐老师介绍了来到上外贸以来带过的至少有10位优秀的本科生(韩孟翃、龚天悦、沈大琦、李艳,龙英秀、张开等),他/她们都曾担任过实验室的研究助理,在参与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长,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例如去瑞士德尔蒙经济学院深造的Anna(英文名)、韩孟翃参加夏威夷的举办的第52届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ICSS 2019)学术会议进行研究报告,龚天悦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两篇英文论文等。齐老师还希望大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要局限于毕业设计,要在研究方面有更加深入的探索。现如今AI研究小组的同学都在进行研究工作,并且都是研究院的研究助理。对于本科生来讲,如果产出了很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申请参加会议(AOM 2020,ICIS 2020, AMCIS 2020,ICSS 2021),学术会议的论文是体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可以得到同行更多的认可。学术会议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实现创新。
齐老师讲道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团队今年在哈佛举办了一个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大会,在波士顿开了两天半,会议上有很多优秀的报告。比如,曾来过研究院进行研究合作的Mary Beth Watson教授指出AI在组织中应用的时候带来了Hidden work,例如应用AI后,组织管理过程中多了许多工作;与研究院有合作的德国学者Robin研究领域数字产品创新,虽然看似与我们小组的研究内容不是很紧密相关,齐老师认为AI支撑的东西,都是为了做数字化。还有美国圣母大学的Nicholas教授的两篇主题为“伦理第一”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原则”报告,这与李佳同学的研究领域十分相关,齐老师也表达国外学者对中国动态的关注。清华的一位老师提出了“AI应用中的敏捷治理原则”,齐老师希望李佳通过阅读中国、美国、欧盟等发布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抽取一些共同的原则,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齐老师讲道第二天会议R ichard Boland做了“历史与哲学视角下的人工智能管理应用”,在讲述的过程当中,齐老师提到了“回应性监管”,即在AI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内监管部门做到既不妨碍AI的发展,又可以做到快速的监管。齐老师建议李佳通过学习回应性监管研究体系,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放到回应性监管的范畴内。此外Nicholas教授讲述了人工智能与创意。齐老师建议郁春看“机器人咨询的承诺与陷阱”这篇文献,希望郁春关注两个层面,一个是使用机器人审计,另一个是没有使用机器人审计。齐老师通过表格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审计的过程当中采集数据,并且解释数据可以是多种形态转化为数值型的,我们一定要用数据的思维去采集数据,从而得到有数据作为支撑的结论。同时建议郁春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审计的过程当中,哪些类型的公司的审计在用AI,哪些类型里面没有用AI?什么类型的审计工作使用AI/没使用AI了?使用AI后的效果如何?时间方面,成本方面,准确性方面。原来公司的员工的反应,被取代后的去向。1. 找出目前审计在哪些领域是比较成熟的?2. 挑出其中的某一个领域,找出用AI和不用有什么区别?效果是什么?比如时间,成本,准确性,替代后的人去做什么?被替代的人有什么反应等等。最后,建议李佳阅读“大数据作为治理机制”这篇论文。对于杨漫铃、白诗施和屠文怡,齐老师建议她们尽快选题,对于下周一去松江炒菜机器人公司的调研,从客户的角度、店的角度、员工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炒菜机器人应用。同时大家研究进展比较快的话,可以关注下国内的会议。
齐老师在对大家鼓励的同时,介绍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指导了当前的研究工作。接下来是AI研究小组成员依次汇报。
第一个汇报的是李佳,李佳对国外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述评进行了一个梳理,文献中以SCI和EBSCO数据库中该期刊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选择1997年1月至2013年5月该期刊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研究主题的内容、涉及的研究具体制度、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便于整体把握相关主题的内容、发展。
首先是选择了对SCI数据库进行分析,以“legal reason*”“model”为关键词,选择SCI数据库进行检索有741条数据,根据web of science的类别进行精炼,发现有359相关研究成果。之后又仍然以SCI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检索内容具有参考意义。以“legal and ontolog*”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有289条相关记录,通过选择与计算机法学相关或交叉的学科进行文献精炼,有203篇。
通过法律推理与法律裁量模型对索引结果进行基于案例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确定研究新动向,分析得出法律裁量模型的优点以及缺点,并且指出现今的法律本体研究现状。从国外索引的众多文献中得出我国在人工智能和法律的现状和启示,计算机学者与法律学者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齐老师提醒李佳不要走偏了方向,之前研究的方向是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怎么从监管的角度去规范它,监管它;这个方向现在发展特别快。而这篇文献是一个文献综述的范文。可以先找到自己感兴趣,想要研究的问题,在论文里面如何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等等。比如为什么会对AI的监管感兴趣?可以指出AI发展特别快,生活中人们不安感增强?为了让人们安心使用AI ,这就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指出可以通过一两个冲突性的现象,从而提出如何解决出现的这个现象问题,这是问题驱动型,问题导向型选题。有问题,有主题,然后才可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目标。
第二个汇报的是郑银银,郑银银分享了《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Developing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Selection of Automatable Business Processes》文献,首先介绍了RPA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接着从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应用方法以及结果方面介绍了文献。
指出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个流程评估模型,以识别适合RPA的业务流程。研究的方法是将系统的文献研究结果与六次定性专家访谈相结合。从而建立了一个具有14个选择标准的三步评价模型。
三步评价模型指的是 业务流程的初始预选择 流程的优先顺序(根据其适用性) 业务案例中优先流程详细财务分析这三步。其中流程优先顺序排序的时候用三个维度去进行排序,即技术可行性,业务潜力和组织方面三个维度。
齐老师评价,杨漫铃,屠文怡,白诗施对于处理客户维度的时候,评判客户满意度的时候,可以如文献中提及的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评价。同时提到在做研究的时候,要从理论的视角去评价,可以从理论到维度再到场景。这篇文章研究思路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很小的问题,他进行了一个具体的聚焦。这个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里面提到的RPA流程评价可以用到郁春审计的流程当中去。
第三个分享的是郁春,郁春分享了《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for Auditing》这篇文章,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RPA的定义(一个预置了业务规则及流程编排的软件,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及三种适用情况(清晰定义的任务;大量重复性工作的任务;成熟的任务)。第二部分介绍了RPA在审计中的应用情况,它能将传统需要使用Excel, IDEA, Python等软件的操作整合起来,实现数据导入及计算分析的一体化。
接着在谈及从传统审计向RPA-based审计前需要注意六大方面的问题,分别是甄别审计步骤,模块化审计步骤,评估审计步骤时候适合应用自动化,标准化数据,选择自动化的审计步骤,建模实验获取数据及评估与反馈。在享受RPA-based审计带来的便利时,我们还应当考虑到一些潜在的负面因素,它们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所在,即RPA工具的可靠性、数据的可靠性、运维量过大、隐私及安全和经济效益。
最后,作者对RPA应用在审计中的优点和问题分别做了归纳,优点是:减少了重复劳动的时间、提高了审计质量和能够记录审计流程等,问题是:RPA可能会替代人们的工作,从而影响组织的架构,而且使用RPA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齐老师评价,如果能够回答前面提到的问题的话,以某一个公司在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做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角度和方向。
第四个分享的是屠文怡,屠文怡分享了《Factors Inhibiting the Adop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 organizational-level: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文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组织层面阻碍人工智能采用的因素,是一个初步调查。采用了Technology-Organizations-Environment (TOE) framework。一大批组织仍处于收集信息(采用AI前)的阶段,还有许多组织并不清楚AI可以做些什么。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一、澳大利亚组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阶段是什么?二、在澳大利亚背景下成功采用人工智能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理论背景介绍了AI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AI采用的障碍。第一,环境障碍:消费者信任和监管接受度——AI模仿人类智能的特征为法律活动创造了新的管理问题;正度监管问题尚未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中采用AI会带来跨越开发人员。政府和员工的重大挑战。由此提出“政府监管对于建立人工智能信任至关重要”。第二,组织障碍——缺乏高层管理支持(高层不具备与管理组织适应AI相关的管理技能),缺乏人工智能技能,员工对变革的恐惧。第三,技术——组织内所有可用的相关内部和外部技术,安全性和有限的技术能力。
对于结论的讨论部分,分为了三个主题。
一、AI的采用阶段:启动、采用、实施或采用后。组织规模对人工智能的采用是否产生影响未得到统计上显著的支持。这些发现对于中小型组织尤为重要。
二、障碍:主要障碍:缺乏实施和管理的内部技能以及人工智能实施的不明确商业案例。表明人工智能的采用需要IT基础,包括(数据,工具和开发人员)以及通常必须对独特数据进行培训的事实。第二个排名靠前的障碍:缺乏领导支持。强调高层管理人员对新技术采用的重视。表明需要具备评估,构建和部署AI解决方案技能的员工,以便为组织的AI采用和转换做好准备。在试点阶段,员工对变革的恐惧,法律问题,有限的技术能力和不确定的投资回报构成了最重大的挑战。
三、建议。培训AI的评估技巧、组织准备的重要性、高层管理人员的承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研究和实践的意义:本研究确定了采用人工智能的潜在障碍。 这些障碍为组织层面采用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见解。缺乏高层管理支持的问题以及关于可以使用AI的哪些方面的商业案例不明确,已经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广泛采用。为组织提供指导,以便利用人工智能的价值来克服哪些障碍。贡献:决策者也可以使用它来实施可以支持和提高AI采用水平的措施,从业者还必须积极合作,以征求所需的技能和资源。
齐老师评价,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研究,建议访谈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也可以做访谈问卷。建议我们周一去实地调研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对客户不愿意用炒菜机器人的,做出调查,客户为什么没用?可以查找关于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模型,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对每一个模型的变量进行测量,调查出每一个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有多高,组织层面信息系统采纳的模型是什么,模型的控制变量是什么,这些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点。可以在店的层面,找一下模型。在周一去调研的时候,可以做一个PPT,PPT里面包含对研究院的介绍,组织的介绍,成员的介绍,以及将每个人研究的点列出来,从而跟项目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我们的团体目标是什么?每一个同学具体研究什么?希望我们可以做成实证性的文章,按照模型,做成问卷,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从店面的角度来看,采用AI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可以运用经典的模型,根据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最后一个分享的是杨漫铃,杨曼铃分享了《Application of Digital Nudging in Customer Journeys –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文献,文献主要研究了现有的有关digital nudging技术在客户旅途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显示,该技术已经应用到客户旅程的相关环节,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明确的交叉引用和行为经济学研究。本文的科学贡献包括对现有研究的综合、研究缺口的探讨和对未来的研究议程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关于客户旅程中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如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拓宽digital nudging应用的视角。
文章首先就两个关键词给出了明确的定义。1.digital nudging:本文提出了Gregor和Lee-Archer的定义与Mirsch等人的定义相结合,并将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digital nudging是由信息技术推动试图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消除阻碍个人在数字领域为自身利益而行动的认知边界、偏见、惯例和习惯进而影响人的决策、判断或行为。
2.customer journey:通过总结多位作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客户旅程模型,包括三个阶段: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
所以客户旅程中的digital nudging可以描述为:在客户经历购买前、购买和购买后的这个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选择架构,以引导客户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结果发展。
文献综述选取的数据库是EBSCOhost、ScienceDirect和谷歌学术。关键词是与digital nudging和customer journey互补的搜索词。然后对得到的43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深入研究13篇文章可以发现,Generic Nudges: 个体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启发式和偏见的影响。通过引导或刺激个特定心理影响(即认知界限,偏见,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在个人和社会决策来指导个人作出一个预定义的选择。因此,nudge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特定的选择设计的组合,激发给定的心理效应。
Approaches for Nudge Design:几篇综述的论文提出了设计和实现数字轻推:总的来说,所有建议的数字轻推设计方法都参考了一组类似的核心步骤:语境识别、目标的定义、轻推的设计、数字轻推的实现和评估。
最后作者提出一个研究议程,旨在研究哪种类型的nudging会在客户旅程的哪个阶段产生更大的影响。调查数字推送在客户旅途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何时使用哪种digital nudging以最佳地支持客户做出有效和理性的决策。
齐老师评价道,这篇文献很有意思,是非常规范的一篇文献,可以认为是一个开题报告。提出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网站上经常会有一些信息,给人们是我心理带来一个推动力,促使人们更有冲动的去做一些事。实际这篇论文可以看作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希望杨漫铃和白诗施后面要对自己要尽快的有一个定位。
会议的最后,对于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讨论。1. 对于文献综述,是否需要使用框架,文献汇报方法呢?齐老师建议本科生可以先选题,然后再有重点的阅读文献。2.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安排是什么?齐老师建议以问卷为出发点,然后选定论题,之后再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内容等。最后对于组会的时间问题进行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