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项目成果简介之三:斯洛文尼亚汉学家近期重要研究成果的译介

发稿时间:2014-11-01浏览次数:233

刘佳平

    斯洛文尼亚的汉学研究是在该国于1991年获得独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汉学研究机构主要是卢布尔雅那大学文学院亚非学系,该系成立于1995年。根据其汉语教研室的几位学者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斯洛文尼亚的汉学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且各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都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身特色,如米加的刘松龄研究,罗亚娜的新儒家研究,娜塔莎的中国墓穴艺术研究等。本人已撰写了《斯洛文尼亚汉学研究概况》一文,并于2013年7月发表在《国外社会科学》上。

    在与上述几位斯洛文尼亚汉学家交往的过程中,本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也对他们各自研究中国文化的角度产生了兴趣,因此萌发了将其近期重要研究成果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的想法,以期能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在几位斯洛文尼亚汉学家之中,以罗亚娜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成果最为丰厚,在过去十年间她一共出版了7部学术专著和4部大学教材,在过去五年里她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所以本项目计划从译介罗亚娜教授的新儒家研究成果着手。

    本人首先与罗亚娜教授取得了联系,并获授权将她于2013年发表的有关新儒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现代化理论中的跨文化对话:西方哲学对东亚新儒学的影响》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该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作为社会价值的重要来源之一,新儒学理论对于在当代中国扩散工具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新保守主义潮流的主要特征是企图在西方概念体系的影响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重振中国传统思想。为了阐述新的、适应现代全球化社会的理念与价值的体系,此思想潮流寻求“西方”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在把该文翻译成中文后,为力求准确,本人还特地把中译文发给罗亚娜教授亲自审核,在得到认可后,该文于2013年11月发表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外社会科学文摘》上。

    此外,本人还与斯洛文尼亚的另一位新生代汉学家娜塔莎进行了联系,并获授权将她于2013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陈师曾的“主体性理论”: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画对西方现代艺术探索的影响》(Chen Shizeng’s “Theory of Subjectivit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on the Artistic Search for Western Modern-‘isms’ in the Republican Era)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发表。但可惜的是,本人在联系了有关期刊的主编后,被告知由于该文的专业性太强,受众范围太小,故暂时无法发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