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距离、制度差异与中国对中东欧投资选择

发稿时间:2015-06-01浏览次数:220

(一)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中国对CEEs投资现状介绍。包括对外投资总额变化趋势、外商投资行业结构等。

2、投资引力模型的构建。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文化距离、制度差异对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同时控制市场规模、运输成本、东道国开放程度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子样本回归,考察中国对中东欧不同国家投资动机的差异。

3、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包括主要解释变量文化距离、制度差异的衡量,分别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和世界治理指数(WGI)数据构建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此外,采用Hofstede四维指标测度国家文化差异对原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4、实证结果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定位出影响中国对中东欧投资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5、中国企业对CEEs投资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中东欧各国投资政策和自由区集聚效应,提出中国企业进入的最佳投资区域、行业和方式。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维谢四国、波罗的海三国与中东欧其他国家外商投资行业及来源国的差异,定性分析影响以上结构性差异的因素,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定量分析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2003-2013年中国对CEEs投资的存量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文化距离、制度差异与双边投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文化距离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但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缩小文化距离,进而削弱文化距离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2)东道国制度质量阻碍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资源寻求型投资,但制度差异的影响因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而被削弱。

(3)资源寻求与市场开拓仍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因此,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竞争优势,充分考虑投资风险,综合比较中东欧各国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把握投资机会,进入对方市场。

2.主要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过去的多数研究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视作整体来分析,得出的结论缺乏针对性。本项目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中东欧各国,并结合文化制度因素、资源禀赋差异,为中国企业成功投资中东欧国家,并进入欧盟大市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创新。中国OFDI在很多东道国是不连续的,即某些年份为零,甚至为负投资。如果将这些样本剔除或忽略,将导致估计结果有偏。针对样本选择的偏差问题,本项目借鉴Heckman(1979)构造的两阶段选择模型,将中国OFDI的投资决策分为两阶段,即是否投资和投资多少。第一阶段采用Probit投资选择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第二阶段采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

3)研究视角的独特性。以往多数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时主要考虑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本项目将研究视角界定为中东欧十六国,以文化距离为切入点,利用中国OFDI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文化距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