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2016年11月18日第七届青年学术论坛——《大欧亚联通与发展的俄罗斯方案和角色定位》学术研讨会

发稿时间:2016-12-12浏览次数:229

    20161118下午,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年会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大欧亚联通与发展的俄罗斯方案和角色定位》。出席本次学术活动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本学会会员机构的专家学者会议由上海市俄罗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烨教授主持,首先由学会会长范军教授致辞;其次杨烨教授做2016年学会工作小结。随后,会议进入专题发言环节,7位发言人围绕着会议主题做了十分精彩的发言,与会的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范军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

此次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有四位专题发言人,第二单元有三位专题发言人。以下是专题发言的要点简述。

第一单元

主持人:余建华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学会副会长

发言人1王海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主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机制与路径

中蒙俄经济走廊事实上其实还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蒙古其实有一些概念的界定。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实际上蒙古从历史上,它的界定是有争议的。其中在《中亚文明史》当中对于“中亚”的界定当中包括了“蒙古”,所以说:蒙古也可以说是大中亚概念当中的,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国家。

在六条经济走廊当中,由于中蒙俄三国之间关系比较好,覆盖亚欧广阔的区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形成新的亮点。蒙俄通过这条经济走廊与中国共建责任利益命运共同体,形成新的利益发展格局。基本的范畴就是同我国的太平洋沿岸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起点,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直抵达波罗的海、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贯穿整个亚欧大陆。它是由核心圈组成,核心圈是我国境内的俄罗斯、蒙古交界的内蒙、新疆、黑龙江等沿边交界省区,境外的可以是我国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其余的地方是辐射拓展圈。中蒙俄共建经济走廊具备良好的政经基础,三国政治互信达到新高。近年来不但2009年俄蒙双方从“睦邻传统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于2013年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蒙也于2014年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横向比较中国在俄罗斯和蒙古的外贸和投资伙伴占比中排在前三位,纵向的看中蒙俄三国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对蒙俄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持续提高,相互依存度不断提升,贸易领域中俄双边贸易从1992年的58.6亿美元,提升到2014952.8亿美元这是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正在争取达到1千亿美元,而梅德韦杰夫总理前一段子提出要大家2千亿美元。

中国一直是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中蒙之间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而投资领域俄蒙之间也是;蒙古、蒙俄铜矿、有色金属等等也居于蒙古国的前列。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这个已经签署了协议。而今年20166月,中蒙俄三国元首在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上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共建经济走廊面临重要的机遇: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第二,欧亚经济联盟;第三,上合组织使得沿途各国关系更加紧密,统一的区域合作空间正在形成。

王海燕副教授指出:全球化还是要继续的。中蒙俄都已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区域贸易投资环境有了合作的基础平台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个融资平台陆续建立,为中蒙俄交通走廊的建立提供了融资渠道和可能。跨境铁路建设,将成合作的新热点。构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相结合的机制,首先是上海合作组织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当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在20多年来,中俄哈蒙四国六方机制扩展到12方机制,满洲里论坛、中蒙俄工商论坛,中蒙进口食品安全磋商机制等等合作机制不断的涌现,极大的促进了中蒙俄三国经贸投资与科技合作。既涉及区域间、国家间、地方间多层级的部门合作,又涉及各种专业领域的务实合作。

天津现在是在对蒙古的合作当中,在一带一路对接上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第一,区域安全的挑战。中蒙俄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但是和各国经济规模相比处在曾经较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很多互补优势没有发挥。中蒙俄建设经济走廊实施各自倡议在前期研究、协调规划、资金支持、人才保障、法律法规协调等方面还存在协调的问题,还有在标准方面还是需要统一。人员的签证耗时较长。第二,环境污染的问题。

最后,王海燕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做好亚欧陆路、水路和陆水联运通道的布局研究、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推进国际运输边篱化,推动运输标准一体化和电子海关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建立健全与沿线国家的交通运输合作机制,促进三方企业密切合作,通过水路、陆路等促进走廊的双向和多向流动。从 “双十一”可以看到俄罗斯这次在电子商务这一块的发展非常有潜力,在这些方面还都是可以合作。展望未来全球化进程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超过5千亿美元,中国的消费需求也有望达到45-50万亿规模。在世界经济再全球化区域经济盛行的趋势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可能率先推动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多渠道、多形势的互联互通合作,共同促进亚欧区域经济发展。

发言人2张丹华上海合作组织与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学会副秘书长

主题: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欧亚战略

欧亚战略是俄罗斯国家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定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苏联解体”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俄罗斯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瓦解,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心理层面,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俄罗斯面临着“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我们是谁”这样一些重要的历史命题,所以欧亚战略应该是在俄罗斯这个民族发展历史定位思考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科济列夫有一句话:“拒绝救世意识我们走实用主义道路,用我们理解的地缘政治、取代意识形态”。出现了三个部分重叠的地缘战略方案。其一是有些信徒与美国优先建立“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二是在莫斯科统治下发展与“近邻”关系,旨在俄罗斯倡导下成立经济一体化模型恢复帝国目标进而有能力抗衡美国和欧洲。其三是涉及创建类似于欧亚大陆的反美联盟其目的是削弱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主导地位。

对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来说,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拥有“大国情怀”的国家来说,必须要思考“优先发展战略是什么?”这个使命应该说在普京执政之后,在国家发展的目标清晰之后有了它的选项,就是欧亚大陆在今天看就是欧亚联盟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最显著的一个成就,而且欧亚,尤其是中亚地区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最显著的地区。在多个文件签署,包括领导人的讲话当中,欧亚的概念就是从普京执政之后也多次被提及。

欧亚联盟中的俄罗斯方案从关税同盟到欧亚同盟从货币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对于关税同盟的国家来说,他们认为从一开始提出“货币一体化”只是一个谋求经济一体化的手段,并不需要俄罗斯成为一个超主权国家的平台。在2004年提出来是否可以在有限的几个成员国之间建立统一的货币,而且这个货币的名称都起好了。在2011年普京的新闻秘书提出来:“莫斯科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从货币的欧亚联盟到统一的政治联盟”的这样一个主张。对于俄罗斯的这个倡议,包括普京发表的一些文章,就是新的一体化的方案,就是欧亚、俄罗斯的未来这样一些文章,包括杜马主席的一些文章都反映出俄罗斯的国家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就是从关税同盟统一空间形成一个欧亚联盟这里面有政治架构、组织形式

对于俄罗斯的倡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尤其是哈萨克斯坦认为如果有一个超主权的欧亚议会或者一个什么超主权的政治意义上的平台,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这是一种主权的侵犯。俄罗斯最后还是做出了妥协。欧亚经济联盟最后形成了,它还是有它的管理平台、管理机制,包括:欧亚经济委员会,欧洲超政府应该也是一个经济委员会,包括反危机的基金,亚欧发展银行和一体化管理组织这样一些平台。

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被迫向东看,这也是一个逻辑的使然。对于俄罗斯在整个中亚战略利益是有自己的考量,由于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不能拿出足够的资源用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资源支撑,所以俄罗斯政府也提出来在欧亚战略当中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避免和加深制造新的分裂,强调欧亚经济联盟和包括一带一路的对接,而且一个繁荣稳定的欧亚大陆的环境是符合俄罗斯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强调通过集体安全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上合组织等这样一些发展这样的伙伴关系集中打击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包括解决一些边界安全问题。

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强调在欧亚大陆俄罗斯要与周边国家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不是强调政治上的利益,而是通过经济和人道主义的一体化,消除壁垒、关税和资本的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工当中的一体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2015年俄罗斯同越南建立了自贸区,同时实现了对接一带一路,这些都是国家定位的一个更重要的体现。在欧亚战略博弈当中,俄罗斯的角色和定位,现在思考也更加清晰了。俄罗斯也慢慢放弃了他在中亚格局当中原有的地缘和政治优势,提出来俄罗斯的先天条件三点:其一是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俄罗斯拥有着陆路和海洋运输的这样一个欧亚大陆地域优势。其二是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虽然现在遭受制裁和它的经济状况不景气,但是从长远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尤其在区域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依然还是对投资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俄罗斯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是经济缺乏多样化。缺乏有效的市场活力,而且生产力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人口增长率也是呈下降的趋势。其二是人口分布失衡。东部和西部人口优势资源呈现很大的极化现象。其三是经费开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要加强军备竞赛和包括军事演习等等。所以用于在欧亚经济联盟当中的预算必然要缩减

发言人3张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主题:俄罗斯新海洋战略和中俄海洋合作

关于俄罗斯的新海洋战略。第一,俄罗斯新海洋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地缘政治环境,助推经济实战保持在世界大洋的军事影响力,巩固海洋强国地位。第二,俄罗斯新海洋战略的主要内容四大功能:海军活动、海上交通海洋科学和资源开采以及六大发展方向:大西洋、北极、太平洋、印度洋、里海和南极。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海区基本上都包括在里面了,四大洋。牵扯到高加索、中亚、中东,里海沿海地区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三,俄罗斯新海洋战略的主要特点:其一是强调海洋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争做海上强国。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多次强调海洋对俄罗斯复兴的重要性,强调再次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强国和俄罗斯复兴的基础之一。其二是新海洋战略具有世界性视野,其战略重点几乎涵盖全球,包括: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极、里海和南极。俄罗斯目前特别重视和突出北极和大西洋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尤其是未来可能开辟的北方航线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因此俄罗斯海洋战略特别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主导和掌控,维护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利益。北极事实已经成为俄新海洋战略的核心。其三是吸取历史教训,从专注军事强权转为注重全领域发展,尤其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为国家获得经济效益。第四,俄罗斯新海洋战略的核心:北极。地理角度上讲,对俄罗斯而言,大西洋和北冰洋连为一体。国家发展战略角度上讲,俄罗斯国家重心正在逐渐向北和向东倾斜。俄罗斯现在越来越把远东西伯利亚经济发展作为复兴俄罗斯的一个重要途径,把开发北极地区作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军事上讲,在西边受到北约的巨大压力。北约不断东扩,在南边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在北边和东边,俄罗斯还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而且从它的地缘环境来讲,东边有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合作伙伴。西边也许特朗普上台以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会有缓和但是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地缘政治角度上讲,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唯一还还有一定战略主动权和相对力量优势的地区。从经济角度上讲,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北极地区资源和未来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现在俄罗斯天然气产量90%左右来自于北冰洋沿岸,从石油资源来讲也是越来越多的将产自于北冰洋大陆架。因为北冰洋大陆架是四大洋里面,最大面积的大陆架。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讲,这方面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北方。军事角度上讲,俄海军主要实力和发展潜力在北极地区。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黑海、波罗的海的地缘政治也是发生了非常大的恶化趋势,在波罗的海只剩下两小段海岸线,这个海岸线的态势基本上退回到了彼得大帝时代。俄罗斯现在唯一能够制造大型军舰、修理大型军舰的基地在北冰洋沿岸。所以俄罗斯尽管要发展海军,但是其实主要的空间在北冰洋地区。

关于中俄海洋合作。第一,俄罗斯新海洋战略的发展有助于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各具的平衡。冷战解体后,美国海洋霸权意识登峰造极。俄罗斯重新成为海洋强国,有利于对美国海洋霸权形成一定制衡,这客观上对减轻我国海上压力有所裨益。当然,俄海洋战略前景并不令人乐观。第二,俄新海洋战略为中俄两国在加强海洋安全、海洋交通、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合作方面提供较大潜力——联合演习、北极航线、联合科考、资源合作。第三,对中俄北极合作、中国进一步参与北极事务已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于俄罗斯海洋战略特点评估及其对中国启示。第一,制定海洋战略,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第二,俄罗斯以前的海洋战略往往是强调军事,建造大规模的远洋性海军。但是恰恰违反一个海洋强国、一个海权国家主要是通过海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建设大规模远洋海军是要大量消耗国力的。第三,俄罗斯的海洋地理环境非常不利,它是一个大陆国家,海岸线非常分割。它没有想办法弥补海洋地理环境劣势,相反使得所有的海区都面临敌人,使得它彼此难以兼顾中国也有不同的海域,今后也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都会有我们的海洋利益拓展。怎么样使得中国的海洋利益拓展不至于同时面临多个方面的竞争对手的遏制,能够尽可能的使得中国能够有更多的伙伴而不是有更多的遏制对手,要进一步的思考

发言人4顾炜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

主题:新形势背景下的中俄合作与欧亚伙伴关系

首先,关于“对于新形势的认识”。顾炜博士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关于美国大选。如何看待美国大选之后,可能给世界格局带来的一些变化。可能最重要的,或者说学界更关注的是俄美关系有没有可能去出现一些转机或者什么。研究美国的学者都觉得跟俄罗斯一样非常有希望,认为有重启的可能。研究俄罗斯的学者,可能就更谨慎一些。顾炜博士认为俄美关系可能只是一种有松动或者说有微调或者融化的可能性,而重启可能是太大的奢望。我现在觉得俄罗斯那边,可能希望过于高了,越高的希望可能会导致将来越大的失望。美国大选可能带有一个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合作发展部分积极的作用。第二,由今年一系列事件所反映的,全球化是否逆转。或者我界定为一个国家主义的重新升温,就是这种孤立退回到国家疆界的边界,由国家来解决这些各种各样问题新的抬头的趋势,可能对欧亚地区的合作是一个相对可能负面的因素。第三,欧洲的困境,包括如何消化英国脱欧的影响。关于欧洲移民的危机的问题,欧洲的困境使得中东欧国家可能更愿意往东看或者是跟欧盟的这样一个合作,可能出现相对来说可能对俄罗斯来讲,可能是一个压力减少的一个趋势。第四,东亚松绑的趋势。可能包括特朗普的当选等都是在对中国的松绑,因此从这四个方面来说,整个新的形势可能在于中俄合作可能在这样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是最为有利的,不光是两个国家各自的需要,同时也是利用新形势推动新发展的需要。

其次,中俄合作目前可能可以看到的三个方面,不管是话语上的讨论还是实质上的推动。一是双边合作,二是去年达成的对接申明,三是6月份发表的联合申明中提出的欧亚伙伴关系。大欧亚伙伴关系是沿袭了过去欧亚战略的谋划,用一种新的概念来规划从较为强大的经济体开展合作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不改变欧亚联盟的标准,不去降低、不去损害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打开从经济大国或者说一个较为成熟的像东盟这样的经济合作组织这样的一种合作的方式,因此大欧亚伙伴关系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地域的局限性。普京谈到的可能希望合作的对象排除西欧国家,也排除在东亚与他距离比较远的国家,谈到更多与伊朗的虽然也是亚洲大国。第二是带有对外的指向性。如果说欧亚经济联盟还着力于后苏联空间自身的内部性成长的话,大欧亚伙伴关系带有一定的对外指向性。第三是试图拓宽领域。这种合作领域大欧亚伙伴关系,试图把合作领域加宽。也就是说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强调多方位的合作。到625号普京访华的时候,中俄双方签的联合申明,用词有了一些变化由中俄两国形成的一种共识,由中俄共同推动,至少减轻了中俄之间在中亚或者相关地区的竞争。对于整个地区的局势稳定,是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还有就是两个大国的共同行动,中俄在不同的领域各自有各自的优点,由此就减少了那些众多的小国两面下注的机会。也就是说,防止小国在中俄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增加这样一种摩擦。欧亚全面伙伴关系更多的是符合地区间合作,也就是说在地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关于开展地区组织之间、地区机制之间的地区间合作,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与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还有包括东盟等这些能够更好的形成组织和机制之间的互动。

最后,顾炜博士指出,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可能更多着重于还是在强调自身的成长,更多谈到的是欧亚大陆内向性的向上发展的过程。因此,可能谈的一个更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这样的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当然,现在这个还处于非常起步的阶段,但是可能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推进中俄双边关系和双边合作可能确实是对整个欧亚全面伙伴关系构建的一个关键性的路径。一方面要构建一些新的小的机制,通过一些项目合作,把这些项目合作进行固定化,或者说是进行总结性的构建一个新的机制。另一方面,可能是既有的合作机制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对接建设。这两个从中俄双边合作机制上构建这样的伙伴关系网络,对于欧亚关系的伙伴关系构建和整个局势稳定应该是更有利和更有前景的。

第二单元

主持人:刘军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发言人1:杨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学会副秘书长

主题: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趋同抑或趋异?

现在大的背景,整个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空间都是处于加速的状态之中,其实都在想着怎么样应对隐私。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得比较清晰的是整个以地区为中心或者地区重新回到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甚至回到国际经济交往的中心舞台。西方现在有学者用了另外一个词来描述,叫“多秩序的世界”。说白了就是一个地区形成一个集团,或者主要的力量形成一个抱团取暖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来进行发展。这样的一个地区世界可能是未来地缘政治也好,地缘经济比较核心的概念。所以这个题目从政治上讲“其实有点政治不正确”了。实际上这个里面差别其实还是蛮大的,至少中国所谓的“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提出是中国处于崛起的状态下,俄罗斯的显然是相对衰落时期提出的。所以一个是从态势上来讲是“攻”,是走出去。一个是以攻为守,是要确保他的战略损失不至于过快的出现。能够守多久就守多久,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考虑。

回顾一下俄罗斯最早是从戈尔巴乔夫开始,其实更多的是“泛欧洲”。俄罗斯一直是保持我的独立性,然后大家走到一块儿去。所以其实不是“大小”的变化,因为欧洲讲的那个“欧洲”,或者欧盟东扩、北约东扩,是一个同质性的变化。你只要加入我这个就要接受我的规范、准则,俄罗斯所谓的大欧洲,准确的讲是泛欧洲。其实是因为大欧洲不成功了,欧洲提“大亚洲”的概念。“大亚洲”提出来更多的也是从乌克兰问题出发,想要搞一个新的框架出来。但是后来发现也不成功了,俄罗斯自己内部的批评意见也很大,转向东方到底转向哪儿去了?包括跟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内部去年底开了一个比较小型的讨论会,最后评估结果其中一个意见就是中国介入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困境之下在不断的努力。其实俄方评估转向亚太是历史进程,或者说构建大亚洲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进程。而且“代蒙对接”是被迫接受的。在欧亚地区传统的势力范围,话语不占主流,所以一定要拿更大的东西把包进去,所以要搞大欧亚,要把东盟也拉进来,这很明显的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当然不是明着做的,知道挡也挡不住,但是必须要在话语上有新的东西出来,否则谁还记得俄罗斯他是谁。所以处于衰落时期的俄罗斯必须要有新的话语,让所有的大国包括周边小国记住。大亚洲搞不成才搞大欧亚,大欧亚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想要把这个,就是如果不是全部的目标,至少内部相当一部分是隐含着中国跟传统的话语权的竞争。

大欧洲、大亚洲、大欧亚来看,头一个项目来看实际上是从身份认同为主的计划,到后面慢慢就过度到以外交定位的。无论是大亚洲还是大欧亚,其实已经跟身份认同这个东西脱钩了,以及不涉及到文明取向了,更多的是想要维护地缘政治利益的角度去看,而且更多的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甚至和欧亚经济联盟那个具体的还不一样。世界银行做了一个论证,最后论证下来欧亚经济联盟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当然,是有一大堆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杨成副教授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不需要对所谓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过于积极。我们今年年中的申明里面太积极了,其实真的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太多的力量去。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合作议程,如果提出来在短期内哪怕中长期内、中期内没有取得一定的效果,一定会成为一个失败的象征,然后可能会影响后面再接其它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大里说,甚至是到西亚、北非、欧亚整个西欧、东南亚、东亚,其实某种程度上都能够算得上。所以欧亚非三州都有,但是实际上骨子里他会让欧洲来加入吗?相反我们要破局,我们应该把欧盟拉进来谈判。他所谓的欧亚地区也是局部的,就是传统的欧亚地区。我们乌克兰不能算我们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吗?肯定也是。所以他其实是有选择的欧亚,又是一个局部的,亚洲那一块也是一样。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南亚的印度、西亚伊朗再加上东南亚。

中俄贸易协定可以签了其实驱动力还是地缘政治为主,但是显然经济的因素是更多的。而且从内向和外向的项目来分,我当然是内向为主的。而俄罗斯呢?国内是以面对西方压力,然后再以外向的方式实现的,所以顺序上也不太一样。所以大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不现实的、不可行的。因为其没有回答最核心的问题,谁来领导。90年代末期的时候,俄罗斯军方提出的所谓的文明联盟,现在所说的核心是中、德、印、伊朗,所以本质上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其实里面隐含的部分是为了减少中国对于可能的这种新的机制的主导权,所以要把其他的力量引进来,所以伊朗和印度被放大,这样来讲最终实际上是要形式上的效果大于本质上。还有一个就是俄罗斯所能做到的仅仅是能够确保共存和西方学者提到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最多做到“我们都在一块儿”。但是我们怎么能够共同发展呢?看不到方案。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最后,杨成副教授指出,其实中俄之间在欧亚地区的利益不是共同点越来越多了,恰恰相反。顶多是能够确保双方能够在不同的利益之下,更能找到一种合作的框架、合作的话语而已。能够把这种所谓的利益的分歧,不会让它变成一个引爆点。真正要说变成实质性的合作,其实是很难的。俄方自贸区只愿意跟我们谈服务型贸易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加入是商品贸易是没有任何的优势。

发言人2唐朱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主题:关于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的若干思考

唐朱昌老师的发言从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投资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经济学的核心是成本和收益的约束一带一路不是一个政治问题,也不是个面子工程、不是宣传活动,首先是经济活动,是以中国为主导的以互联互通为载体的,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实实在在的投资活动。一带一路投资有机会,但是绝不是一本万利。任何投资其实都有风险,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从风险引发的因素来谈,市场风险是整个市场的波动跟紧密相关带来的对投资的一系列的风险。从全球层面上看,全球化的退潮导致了全球能力和市场空间的窄小。全球经济的复苏十分缓慢,全球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去向不清。包括美国和欧洲政策导向不明确新兴国家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着普遍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要素的格局,产业格局、利益格局的变化影响了全球市场的预期,给投资带来许许多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地区层面上看一带一路涵盖了三个地方,是不同文明的交汇点。那么大的三大地区,那么多的文明交换点决定了风险是无比的大。如果以互联互通为宗旨的话,应该符合资源禀赋优势,符合双方的供需意愿。但是很遗憾,由于受市场容量的限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能源价格的下跌,以及所在国投资对象国货币的不断贬值和市盈率的居高不下等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了地区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在东南亚、亚洲、中亚等国客观上存在类似的风险。地区政治和安全风险主要集中了四个层面:其一是所在国上层的权力结构的变化引发相关政策变化的风险,其二是一带一路所在国政策变化的风险,其三是文明冲突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其四是某些国家采用政经分离的实用主义政策的风险。中国自身的角度看,存在着各取所需资源整合严重不足的状态。一带一路投资需要四大资源主体同步驱动企业、政府、学者媒体。但遗憾的是,这四大资源主体整合严重不足,没有实现联动效应。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轮子上,中央希望基层创新,希望地方政府创新,而地方政府认为这是新的四万亿,等待去拿中央的红包。很多地方政府在研究中央政策而不是研究沿线国家的需求,研究沿线国家的政策取向。这是很糟糕的。在资源整合上,普遍存在着碎片化的现象。现在有名目繁多的智库,但是研究的资源化、各唱各的调,很难向社会提供充分的效果。在宣传整合上,一带一路存在着两个现象。一个是宣传不足,直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的目标;许多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只有物流、商业和金融基础,其它的不是很清楚。还有就是宣传过度,过于强调战略,过于强调走出去,过于强调全球治理,过于强调软实力扩张。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反对宣传那么多的“过多”。

第二,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需要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政治、文化、法律甚至是竞争对手情况作调查分析,尽量缩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治、法律、文化等风险,切忌在“走出去”战略前,轻率地做出投资决定。 其一,关于地区层面的建议:一是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国际合作度,确定风险,有差异地推进一带一路投资建设,切忌让沿线国家被动地等着中国“发红包”。二是要平衡和照顾大国和区域性强国对传统地区既得利益的追在可能的范围内,给区域性强国以发挥积极作用的机会。三是要强化区域合作架构建设,通过集合型措施,实现投资的区域性稳定,化解投资的各类区域性风险。其二,关于自我保障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强化聚智、集智、打造智慧园区,提升对一带一路有效智力支持。二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真正实现资源互补。三是要强化企业素质的培育,切忌一窝蜂。

最后,唐朱昌老师指出:“有思路才能有丝路”。一带一路需要开拓思想市场,研究基本问题,探索长期发展的路径。不能人云亦云,投上层所好,一味唱赞歌

发言人3: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毕洪业

主题:乌兹别克斯坦权力交界与俄、美、中的利益博弈

俄罗斯仍然是乌兹别克斯坦乃至中亚唯一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现在普京或者说俄罗斯想借这一次政权交替重新找回自己90年代的地位,不愿意再看到乌兹别克斯坦对自己的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是这种定位找不到,从政权的延续性短期内是不可能突破的。但是在其它的方面能不能有突破?我们还要观察。即使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短期内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政权想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稳定,没有俄罗斯也是做不到。但是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关系要回暖加强还需要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这是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

乌美关系也将回暖,但是空间有限。这个回暖是伴随着双方中间有很多隔阂,现在美国对它仍然是持批评的态度。美国在这里面,基本判断一方面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没有更好的抓手。另外一方面,由于美国目前自身的很多问题。包括:财政资源、内部选举之后的国内分裂的状况,再加上外部叙利亚危机等,美国确实这几年明显对中亚的注意力的下降也没有更多的资源在投入。虽然说去年启动了5+1项目,但是还没有取得任何的实质上的作用。但是大家要注意,美国捣乱还是有一手的。5月中旬巴基斯坦军方说:“年底中巴经济走廊要开放了,我要保证这个安全。”然后参谋长马上到中国访问。但是美国马上在21号就把无人机给打死了,一下子把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谈判就中断下来了,美国做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美国在这个方面是有手段的,只是他用或者不用的问题。这一次双方总统都交界了,但是美国我们基本的判断美国对外,这个总统相对来说特朗普可能没有像希拉里他们更有经验,但是他如果做这种捣乱的事情肯定是也是军方更强一些。总体来看,中国的关系能够持续的比较稳定。如果从一带一路来讲,乌兹别克斯坦不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我现在判断乌兹别克斯坦可能是对中国一带一路最欢迎的,包括他的总理很多都是亲自参与战略对接,而且双方是有成功案例的。我们有一个工业园虽然一千三百多万美元,但是在当地一些州占到税收的1/5都是由这个工业园来做的,就是说我们在当地还是有很多,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讲还是有很多的抓手可以抓到的。

中国同乌兹别克斯坦不单单在一带一路经济上的合作,在其它方面,有防恐安全问题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一块,由于还不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合作障碍稍微少一点。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反恐,反恐这一块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整个中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反恐这一块,在上合组织内部是可以进行反恐情报进行合作的。我们现在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很多力量是可以进入中亚、南亚进行反恐进行合作演习的。

会议总结:学会会长范军教授

在各位报告人主题发言后,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也就发言主题和内容进行了积极提问和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范军教授对此次研讨会做了十分精彩的总结。范军教授指出,关于“大欧亚连通和发展”,想有个问题,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是绕不过去的:一是我们面对的是民主国家,是主权国家,是有民族主义的,二是现在世界全球化相互流通,要素的流通相互的交流是一个大的趋势;三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而中国在这三个方面全部是“迟到者”或者叫“迟来者”,中国必须认清两个问题:总的趋势是什么,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中国在改变、世界在改变,中国是迟到者。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像普京曾经总结苏联解体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苏联离开了人类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现在就走上这条路,尽管是迟到者,但是中国走上这条路,步履蹒跚在朝前走。肯定有很多风险,肯定要吃很多亏。至此,本次年会圆满结束。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学会秘书处:薛剑波

201612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