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中东欧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发稿时间:2016-06-01浏览次数:152

(一)主要问题

20139月和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宏大战略。在其推进进程中,中东欧各国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中向西开放的“目的地”之一;是中国产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欧洲的东部“门户”;是打通亚欧大陆运输大通道的“咽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位置举足轻重。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方面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的相继制定与实施,使双方合作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态势。

然而,面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许多国家心存猜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根据自身需要和国家利益,认为这是对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TPPTTIP的回击,大肆进行曲解和渲染。与中国经济成就相比,中国文化在中东欧的传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与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极不相称,西方媒体仍然掌握着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和构建国际舆论的主导权,其妖魔化中国的负面言论在当地有相当的市场,中国在中东欧的舆论环境不容乐观。

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2016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新闻单位并组织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在中东欧地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改善我国在中东欧各国外交、外贸、文化、甚至媒体环境,塑造中国正面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思路

课题聚焦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提升我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传播影响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舆论传播新格局。

第一,梳理现状:分析当前国际传播格局的现状及成因,明确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传播格局中的地位;剖析什么是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及互联网传播对国际话语权的影响;探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及加快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紧迫性。

第二,环境分析:介绍变迁中的中东欧地区的舆论环境;剖析在中东欧不同地区或国家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对中东欧主流媒体的涉华舆情进行分析研判。

第三,困境研究: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 战略的解构式传播,评估其危害;分析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谨慎与担忧;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欧的误读与杂音。

第四,破解策略:从重视传播环境差异,实现精准传播;加强国际国内互动,引导双向传播;构建主动型传播模式,打造大国形象;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促进融合式传播等几个方面,探索破解“一带一路” 战略在中东欧传播困境的策略。

第五,对策建议:从创新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机制和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如何构建中国在中东欧舆论传播新格局。

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如图所示:


(三)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两个方面:

1.理论创新。在“一带一路” 战略背景下研究中国在中东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弥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涉足较少的不足。

2.政策创新。对如何破解“一带一路” 战略在中东欧的传播困境,如何构建中国在中东欧舆论传播新格局,提出建设性对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