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设之一:作为主要协办方,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纽约大学、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主题为全球环境治理:一带一路的挑战与机遇的2018上海论坛绿色分论坛。
对人类而言,我们正面临着全球绿色治理带来的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概念。中国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会议的主要问题
绿色“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回答许多具体问题,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投资的环境标准是什么?是采用中国的标准?还是东道国的标准?亦或是国际标准?中国的低碳可再生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是一个商机还是一套要适应的新标准?东道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绿色“一带一路”的实施,还有利于建设全球绿色治理体系。
会议的基本思路
本次会议探讨的主要议题如下:
一、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环境挑战和机遇所在,为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探讨实施绿色“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羁绊,为政策的实施扫清障碍;
三、研究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标准,统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规范;
四、探究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平衡机制,建立与环境相协同的国际法律体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共同在全球绿色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会议的研讨成果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长Shamshad akhtar致开幕词,贸易与投资司长Mia Mikic 女士、世界银行石正方、生态环保部环境经济政策中心主任吴舜泽参会并做了报告。
张翼飞教授做了“推进一带一路绿色贸易”的学术报告。她指出, “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欠发达国家。实际上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从亚洲的农业的过度耕种到原油的开采,包括干旱的问题,中东欧的森林包括空气污染,以及俄罗斯的矿业造成的污染等等,也都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她建议,“一带一路”建立相关的生产制造标准体系,包括东道国的环境法规的适应性方案,包括绿色的标志认证,最后是依托企业作为排头兵,来推进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