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促进中国与欧洲逐步密切的经济合作,中国高层代表团于2019年4月访问了几个欧洲国家。此次欧洲之行除几次双边会议外,还举行了两次峰会——中欧峰会和17+1峰会。欧洲对中国及其经济(扩张)政策持有多种看法。有些国家欢迎中国的参与,其他则持保留意见。持保留意见是出于担心。有些国家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利益具有长期对抗性,而且欧洲公司在中国没有得到与中国公司在欧洲所得到的平等待遇。
除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峰会和2019年4月在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17+1峰会外,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也于2019年4月在北京举行。
中欧峰会
习近平主席及200人代表团于3月21日开启了访问欧洲之旅,2019年3月21日在罗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此次访问为意大利正式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备忘录提供了机会。签署倡议备忘录将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G7国家。这引起了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关注和评论。然而,意大利政府内部对与中国的合作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五星运动”党副总理路易吉·迪·迈耶(Luigi Di Maio)是该协议的有力支持者。他强调意大利可以通过增加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和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获得经济利益。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则持反对意见。他对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和5G网络表示担忧,因此要求为保障国家安全而谨慎行事。此外,意大利和中国同意就不同项目进行合作,从贸易到基础设施(价值约70亿欧元)。
在结束对罗马的访问之后,习近平主席在摩纳哥和巴黎也受到了热烈欢迎。与意大利不同的是,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示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并强调欧盟团结的重要性。在前所未有的外交风潮中,马克龙邀请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共同与习近平主席会谈。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和欧洲是竞争对手,但这是一场健康的竞争,并且有很大的合作潜力。此次访问还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空客与中国签署的大合同。
马克龙总统强调了未来合作的四个重点:允许欧洲企业参与中国国家招标;一个新的投资框架;保护在中国市场的欧洲商品;以及中国市场的自由化。
4月初,中国总理李克强及代表团继续访问欧洲,会见了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和欧盟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这次访问的氛围很紧张,欧方对此表现出了怀疑和不信任。尖锐的话题不断:工业间谍,封闭市场和人权纪录。最终,欧盟和中国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同意在开放、非歧视和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对抗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未来几年双方需要加强合作的领域。
在贸易方面,欧盟和中国致力于世贸组织改革。双方一致认为G20是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此框架下,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关于外交安全政策,欧盟和中国重申了与伊朗签署核协议的承诺。双方都同意继续支持阿富汗的和平谈判,支持在乌克兰执行“明斯克协定”,并支持韩国与朝鲜之间的对话。
杜布罗夫尼克17+1峰会
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峰会中表现出的怀疑和不信任不同,在杜布罗夫尼克举办的17+1峰会和李克强总理的访问是在更为乐观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是克罗地亚首次举办17+1峰会。与会者包括来自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的代表: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今年峰会的参与人数创下了历史纪录。事实上,希腊总理齐普拉斯(Tsipras)的意外到来使得峰会的形式改为17+1。希腊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希望突显自己是巴尔干主要国家之一,特别是考虑到北马其顿达成(国名)协议以及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作为中国的主要港口。
李克强总理会见了克罗地亚总统科林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Kolinda Grabar Kitarović)、议长戈丹·詹德罗科维奇(Gordan Jandroković)和克罗地亚总理安德烈·普连科维奇(Andrej Plenković)。在一系列双边会晤中,两国同意加强经济合作。讨论并不仅仅涉及经济方面。中国和克罗地亚签署了几项重要协议,其中包括两国反恐合作协议和引渡协议。克罗地亚对中国在体育基础设施和造船方面的投资表示了较大兴趣。
在2019年4月举行的17+1峰会上签署的最终文件,即杜布罗夫尼克纲要,除了未提及人权问题外,其他方面与中欧峰会的联合公报保持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在另一个问题上,中国坚持发行“熊猫”债券,并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商业运作中引入人民币。事实上,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同意进一步将人民币纳入其国家银行的外汇储备。
各国对17+1框架内提供的合作机会感到满意。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克罗地亚和匈牙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会上再次讨论了令人期待的连接里耶卡港(Rijeka)和布达佩斯的计划。然而,中国对中东欧日益增长的兴趣被视为一把双刃剑。该地区的国家欢迎投资建设,从煤电厂到机场和桥梁,因为它们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和促进经济繁荣。但是,这些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决定了经济政治分析人士是否会投赞成票。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日益增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及更多的问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于2019年4月底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共有36个国家出席,主要包括中国的邻国,但也包括来自非洲、南美洲和欧洲的国家。
有趣的是,尽管中国对欧盟边缘地区的兴趣不稳定,但欧洲国家(包括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占该论坛高层参与者的三分之一(36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中的12位)。虽然德国、法国和英国没有派出高级代表,但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的出席表示了它们对“一带一路”的兴趣。我们可以看到论坛的扩大,其中包括奥地利、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和葡萄牙。因此,尽管欧盟委员会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在欧洲的活动表示反对和质疑,但一些欧洲领导人出席北京论坛在某些方面抵消了欧盟的犹豫和退缩,并表明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仍缺乏一致性。
结论
中国在欧洲的存在和影响日益扩大,这是一个存在分歧的问题。从具体承诺看,欧洲国家仍持谨慎态度,但中国领导人2019年春季对欧洲的访问总体上是成功的。在需要推动经济增长的中东欧国家,中国的投资普遍受到欢迎。对中国而言,中欧峰会和17+1峰会的成功也是在中国与美国和南亚国家(越南和马来西亚)关系不稳定时展示中国经济实力的一种方式。然而,欧洲并不全然相信中国的战略重心转向欧洲。
与所有超级大国一样,中国正在寻求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如果欧洲希望以认真和一致的方式接近中国,就必须考虑欧洲国家与中国合作的不同利益和优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