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与法学院联合举办“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学术工作坊

文章来源: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326

 20201127日下午1400—1700“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信息楼510举行。工作坊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共同举办,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及我校教师共10人与会。会议由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王金强副教授和吴晓锋副教授主持。崔文星博士首先就“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发展理论与实践”进行的主题发言。内容主要包括西方发展主义话语的建构、西方发展主义话语的解构和中国全球发展理论的建构三个部分。西方发展主义话语的解构主要借鉴后结构主义和后发展理论视角,中国全球发展理论建构部分则尝试将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结合起来用中国的话语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发展理论。其后参会专家和学者就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郭学堂教授认为,当前正处于国际形势剧变的十字路口,这对于国际发展的中国学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学派应致力于使用中国的语言构建中国的理论。上海政法学院谈谭副教授认为,后结构主义和后发展学派对发展主义的批评更多是西方对西方的反思与批评,使用的仍然是西方的话语,应尝试用中国的话语对西方发展主义进行反思。上海大学蒋华杰博士认为,中国理论的建构不应就理论谈理论,应该更多地回到历史中去,回到事实中去。上海师范大学刘伟才副教授认为,话语的建构需要以实力为基础,理论的建构需要案例的支撑。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王钊博士认为,理论建构的实践来源应着眼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的南南合作。法学院胡勇博士认为,国际发展的理论建构应与政策对接,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反思。黄梅波教授在做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南南合作的经验包括援助与贸易和投资的结合,在建构中国理论之前,应对西方国际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这样才能提炼出中国全球发展理论的独特之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