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研究员接受文汇报专访谈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17 浏览次数:26

文汇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研究员张磊——先试先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

报道链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3-09-28/19323/detail-85216.html?timeTemp=16958664442142719&ys=13

站在新起点上,自贸试验区更要迈开步子大胆闯,并更加关注将已有的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定出台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7次缩减,特别管理措施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目前的27项,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十年间,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开放枢纽门户。

    “当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研究员张磊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及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和法治保障制度,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示范带动意义。

 “站在新起点上,自贸试验区更要迈开步子大胆闯,并更加关注将已有的制度创 新成果形成‘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张磊说。

制度创新有力支撑高水平开放

    张磊认为,经过10年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在3个层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第一是当地发展。自贸试验区发展有力促进和推动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如吸引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等。

 第二是制度突破。自贸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支撑,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领域类型。

 “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就是建立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张磊说,这是自贸试验区标志性的制度创新,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等都起到助推作用。例如,允许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等措施,深化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率先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保税研发业务,并持续优化完善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吸引更多外籍科创人才来沪。

服务贸易新发展提出开放新要求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化已成为当前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张磊说,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的探索已取得成效,但目前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与国际模式接轨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他进一步解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核心是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现有制度仍需对部分行业进一步优化监管措施。

 在服务贸易方面,相关国际治理演进也对我国实现高水平开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对上海而言,2010年后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就是服务业,因此,外商投资市场开放对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当前数字贸易在跨境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临港新片区正积极开展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这些领域都需要深化制度性开放,实现进一步创新。

下一个10年自贸试验区担子更重了

 张磊认为,与建设之初相比,下一个10年,自贸试验区肩上担子更重了,面临的国际经贸形势挑战更大、也更紧迫,自贸试验区需要步伐更大、开放力度更强。

    他表示,接下来,自贸试验区应在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上探索更大范围的创新突破,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实现对国际贸易投资新业态、新模式的更高水平开放。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10年的探索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方案’。今后,我们不光是要对标更高标准国际规则,更要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去。”他进一步补充道,要把自贸试验区与上海的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在电子支付、无人驾驶等上海拥有话语权的领域,我们更要把握机会,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张磊说,从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上海就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过去十年间,自贸试验区是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未来,也将继续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