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徐粯瑶:上海对标自贸港建设

文章来源:贸易谈判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04 浏览次数:63


2013年,以上海综合保税区为基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运行4年多以来,从总体上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贯彻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方面,已经率先在投资、金融、监管、人才引进、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创新成果。

首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包括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口受理”制度、境外投资备案管理等。

其次,自贸试验区强调监管模式的创新,推进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关注、区内自由”,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其创新措施涉及监管方式、监管流程、海关和检验检疫的合作等方面。然后,自贸试验区着重加快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增加金融服务项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再次,上海自贸区采取一系列针对来自贸区工作的外国从业者的优惠政策,如向港内企业聘用的相关人才颁发绿卡,解决境内外各项人才于沪落户难问题,营造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所必须的吸引聚集国际人才的软环境。

尽管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上述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应看到在政策落实方面,许多措施仍限于部分区域试点阶段,各地建设进展不一。另外自贸试验区到自贸港升级转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重点领域。

第一,对于金融领域,一则现阶段需要继续扩大开放,二则自贸试验区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需加快构建与世界知名自贸港相匹配的离岸税制、构建国际性的融资模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金融企业的保障作用。同时,需要扩大资金的自由流动,改善外汇管理方式,继续完善自贸区账户制度,进一步加快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完善对金融企业的风险保障体系。

第二,在市场准入管理模式上,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构建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负面清单。

第三,继续探索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升监管体系的抗风险性,继续完善“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的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监督协调机制。

第四,不断完善法制建设环节。推动多层次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提升司法执行力度,以提升保护投资者权益能力。

第五,继续跟进上海自贸港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世界顶级航运服务体系。

总之,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需要依托上海自身的区位优势,形成上海自贸港发展的自身特色,这必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作者介绍

王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金融服务贸易。

徐粯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转载自《国际商报》2018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