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从其发布的公告和文件显示,会议充分体现了协同、合作的理念,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主张。早前的7月22日,备受瞩目的“1+6”圆桌对话在北京举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金融稳定理事会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商国际经济大事和应对之策。在近年来“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发动机之一,中国协调推进国际组织与国家间的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引导全球经济迈向更加公平的“新平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家机构和组织在职能、作用、权限等方面不断出现相互交织重叠的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冲突、矛盾。因此,为避免政策冲突和合理地利用资源,彼此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成为了维护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特征,国家、经济体之间金融贸易联系逾加紧密,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多样且扩散迅速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更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阐述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和诉求,引导国际经贸治理秩序的重构,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增长。
一、构建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撬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贸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不断减弱,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开始突显,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浪潮,有声音认为全球化造成贫富不均,造成区域间的冲突和风险。因此,加强全球价值链的能力建设,找到促进贸易投资增长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不仅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全球经济的40%,而且贸易规模上也已经占到全球贸易规模的一半。其中,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已经超过了50%,全球价值链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与此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缩小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价值链体系,可以有效提抗全球价值链的系统性风险,有助于各类经济体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提升比较优势、优化劳动分工,提高抗风险能力,打造有韧性和互联互通的全球价值体系。
此次G20峰会中国邀请了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充分体现了全球协作与开放包容的理念。构建包容性的全球价值链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降低全球价值链中的成本,鼓励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不仅有助于降低全球价值链风险,提高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对于恢复和加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际金融新架构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G20峰会核准了《二十国集团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议程》,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年底前完成关于应对资本流动的国别经验和新问题的审议,支持创立更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努力,将与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在其相应授权内,共同有效回应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响应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支持世界银行按照达成一致的路线图、时间表及原则实施股份审议,目标是逐渐实现平等投票权。G20峰会公报提出要提高有活力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占比,以反映其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因此可能的结果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占比整体提高。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自贸区建设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将于10月1日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世界银行近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特别提款权债券。G20峰会指出,支持正在进行的在扩大特别提款权使用方面的研究,如发行特别提款权计价债券,从而增强韧性。欢迎国际组织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支持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加强对低收入国家的支持。我国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概念局限在银行间的外汇市场,目前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的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可以尽快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外汇市场的创新工具和方式方法,比如参考一揽子汇率,通过增加币种,设立各币种权重进行汇率改革;完善中国的外储结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不确定性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使人民币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成为主要的国际避险货币和储备货币。
三、依托“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G20成员核准今年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整体协调与合作。要求世界银行作为联盟秘书处,并与全球基础设施中心、经合组织、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和有兴趣的二十国集团成员一起开展工作。支持G20/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和中小企业融资高级原则的有效实施,期待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公司治理进行的同行审议,对《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的评估方法进行修订。
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理念、利益机制、优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与G20有共通之处,G20关注的创新增长、经济治理、国际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一带一路”倡议都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16年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相继运营,将大大推进全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推动G20峰会的相关成果落地。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一带一路”不是中国项目,它是一个全球项目,将“一带一路”纳入G20框架,邀请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有助于突破运作层面的挑战和质疑。依托G2O的平台,运用现代化创新手段,设立新的治理模式、管理方法,把国际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推进国际组织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符合我国一直提倡的“合作共赢”和“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
四、推进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和促进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对外贸易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经济冲击和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途径也越来越复杂,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本国宏观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同时也要考虑国外经济扰动特别是政策的外溢冲击对本国调控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当前,全球政策总体上是宽松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有“放水”的势头,甚至有声音认为“货币战争”即将爆发。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实践证明,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性障碍,而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各国不能各自为政。G2O峰会公报特别强调“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避免竞争性贬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发动机之一,在全球经济动态调整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考虑由国务院牵头,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一种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机制,成为常设性的金融与经济对话平台,统一协调有关几个国际组织的具体事务,此机制不公开办公,只负责协调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和沟通事宜,将沟通常态化,定期召开机构首脑的会晤,旨在建立一种国际机构间商讨国际经济大事和应对之策的交流平台。(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自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