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从明年起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两个循环”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我们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要敢于开风气之先,积极贯彻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目前,上海已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从城市建设来看,上海无疑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且也是我国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而上海又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这为上海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在承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方面具有显著的开放优势。2020年,上海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临港新片区应进一步加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长三角的地区其他城市形成区域协同,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协同创新发展,形成长三角“小循环”带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
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首先需要激发上海城市本身的潜力与活力。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消费能力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且其对于要素、人才和产业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丰富了消费的多样性。但同时,上海面临着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在海外疫情还未控制住的前提下,上海应依托现有优势,以“五五购物节”的成功举办为基础,增强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系消费产品和品牌的吸引力,进一步打造成为国际消费集散平台。
其次,通过近两年的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活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速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探索推动新片区更高水平开放创新发展。截止目前,上海市政府赋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1170项行政审批和执法事权已全部行使,而临港新片区签约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400个,涉及总投资额超过了2800亿元人民币。
上海应着力试验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与投资规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第一,上海站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应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特点,研究对接如CPTPP等更高标准国际经贸与投资规则,尝试进行压力测试形成突破口,积极探索形成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与国际循环接轨。
第二,上海应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以新技术激活生产要素市场循环,着力优化上海营商环境。上海应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为目标,充分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城市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以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要素和资本流向上海,流入全国。
第三,上海应重点关注突破“卡脖子”技术障碍,以张江高技术科技园区为基础,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以关键技术作为突破方向,并用充分应用政策和地理优势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绝佳机会,上海应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窗口效应。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在上海召开,其展览面积仍超过了上届规模。办会期间充分利用了“云洽谈”、“云推介”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服务于国内外参展商,推进了展会的进行,同时也为国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在全球城市的影响力也因此大幅度提升。因此,上海应充分挖掘进博会提供的软实力,在“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基础上,发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作者:张磊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