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项血液检查。检验报告中有20多个参数,其中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诊断参考价值。
1、白细胞
被称为“人体防御的卫士”,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
白细胞总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总数。
发热时: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通过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淋巴细胞比例(L%)初步判断。
白细胞总数(WBC)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N%)升高,淋巴细胞比例(L%)降低,提示细菌感染。
白细胞总数(WBC)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N%)降低,淋巴细胞比例(L%)升高,提示病毒感染。
2、红细胞
主要成分血红蛋白,负责氧气的输送,是诊断贫血的关键指标。
参考范围
红细胞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急慢性失血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蛋白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3、血小板
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修补破损血管。
正常值:100-300×109/L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注意事项:
1. 血常规化验时无需空腹。
2. 成人采静脉血1-2ml,也可采手指末梢血,静脉血较手指末梢血结果稳定。
3. 血常规的结果会随病情发展发生较大变化。
4. 不同医院化验结果的参考值范围存在部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