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造 价 值传 递 快 乐

我院学生作品《忆春》荣获第九届中国梦 · 青年影像盛典创优作品

文章来源:会展与传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11


8月中旬,我院学生作品《忆春》获得第九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青春梦单元创优作品三等奖。该活动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共设立10个单元,收到短视频作品3500多件。


(团队成员合影)




作品由我院学生叶青翎(新闻学(经济新闻报道方向))、王馨怡(新闻学(经济新闻报道方向))、陈梓墨(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德合作))、吕依涵(新闻学(经济新闻报道方向))以及法学院学生黄馨予(法学(商法方向))共同创作完成,根据新闻系狄丹老师的建议进行了作品的完善与修改,由曹怀明教授的推荐参选此次大赛。


以下是我院学生对参与此次比赛的经历回顾:



《忆春》的创意灵感


作品的选题落脚在“忆春——一场我与我的对话”,因为我们觉得回忆本身,就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是我们关于“青春”和“自我”的一次讨论。


聊起青春,我们一致认为,青春不该是用年龄去划分和界定的,就像夜爬泰山等日出的并不只是具体某个年龄段的人,当天色一点点变亮,红日一点点上升的时候,在光里的每一个我们或许都是青春的。或许未来我们总是步履不停,但我们觉得青春是不会走远的,当我们活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时,为热爱而活的时候,就是青春。


所以我们选择《忆春》这个名字,其实也是想说,我们总是回忆那个春天,回忆青春的记忆,但可能当下就是我们青春的时刻。最后摄影师说的话其实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核心,做自己就好,我们都拥有无限的热爱、可能,也拥有无限的青春。青春从未走远,即使我们终将或已经成为了超级厉害的大人。




拍摄剪辑过程


我们在这部影片里创作的画家与摄影师,其实是同一个人,一个是高中时期没有手机拍照用绘画记录生活的我,一个是工作后拿到想要的相机同样在记录生活的我,我和我的热爱其实从未改变。


我和我在影片中一直在对话,也是我们想表达出,一个人在生活、成长过程中或许都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向未来的自己找答案,向过去的自己找力量。


在剧本里,我们放入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可能这四个故事只是一次出游,一次闲聊,一次奔跑,一场晚霞,但或许就是细枝末节构成了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青春的可能。我与我的对话,我们与青春里的我对话,现在的我们和当时制作电影的我们在对话。


完成组队、确定立意后,我们就开始创作剧本,从零开始学脚本怎么写,怎么加设定凸显两个并不像的人是同一个人。


开始正式拍摄后,我们发现问题很多,得到新闻学专业王易可老师的建议与帮助后,我们进行了重新拍摄。完成后期配音制作后,又前前后后经过七次修改,才最终正式定稿。虽然最后的成品和我们的预期还是有一些差距,但遗憾或许也算是青春的一部分吧。



获奖感想


这次作品有幸获奖,感谢团队中一直坚持的我们。大家从拍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里得到了很多经验,做出一部作品的成就感真的会让我们记很久很久;感谢各位老师,在看见我们不成熟的作品时给了我们鼓励,帮我们树立了自信;感谢帮我们宣传、让这个作品被更多人看见的学长学姐、老师、同学们。青春从未走远,而我们步履不停。


我们的作品还有很多的不足,以我们浅薄的经历或许只能讲述高中的经历,难免稚嫩、不完整,但这段时间里我们收获到的学长学姐、同学还有老师们的肯定与建议,已经让我们攒足成长的养分了。



一直以来,我院坚持“创造价值,传递快乐”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创作出了一批批有价值有思想的作品,切实增强了思政工作的时效性与感染力。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作品,扎实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文案 | 叶青翎

排版 | 学院全媒体中心 丰子欣

责编 | 张艺伟

审核 | 叶青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