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回顾、反思、展望 ---尹中卿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
发布人:程琳  发布时间:2018-10-31   动态浏览次数:826

   

  

中国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取得了怎样的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目前经济增长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前景什么样?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责任进行回顾、反思和展望。

  

 

 

 

一、回顾

  

先讲回顾,从经济增速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名义增长14.5%。扣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长9.3%。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这三个指标都在全球范围内中名列前茅。40年来中国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

从表上来看,这样一个增长速度虽然有高有低,但是,我们GDP的总规模却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跨上来。所以从数量规模说,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那么1987年第一次突破1万亿元,2002年突破了10万亿元,2006年突破了20万亿元,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在去年,中国的GDP跨过80万亿元,达到82.71万亿元。40年来,中国经济连上新台阶,2017年比1978年增长33.5倍,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从国际上来看,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只有为1.8%,居世界第十一位。2001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居世界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以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所以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那么从人均GDP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1元人民币(折合156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也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640美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在2016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8250美元,已经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

从财政收入看,1978年,中国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1132亿元。1985年就翻了近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元台阶;2007年超过5万亿元;2011年超过10万亿元;去年,2017年突破17万亿元,达到172567亿元。19792017年,中国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8%。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从外汇储备余额看,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1990年,外汇储备余额超过1百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余额超过1千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31399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2年稳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位。随着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快速积累,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

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2017年,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7.9%40.5%51.6%,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包括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迈向中高端水平。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7%32.7%,分别比2005年提高0.94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1978年提高30.4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快速速增长,中国基础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供给能力从原来短缺匮乏转变为丰富充裕。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2017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2连增,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比1978年翻一番。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增强。2017年,钢材产量10.5亿吨,比1978年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分别达到18.9亿台和3.1亿台。能源供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7倍。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比1978年末增长30.1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基础设施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201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2017年末,公路里程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3.6万公里。 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快速发展。2017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8万处,比1978年末增长4.6倍;邮路总长度938.5万公里,增长93.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2.5/百人;移动宽带用户达11.3亿户;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747万公里, 这是我们40年来极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2017年末,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52%,比1978年上升40.6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2017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就业规模稳步扩大。1978-2017年,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居民收入和财富不断增长。197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71元,2009年突破万元大关,2014年突破2万元大关。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1%。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升级。2017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下降3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汽车飞速发展,分别上升为2017年的37.519.3辆。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民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脱贫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保障事业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推进扶贫脱贫工作。按照2010年标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97.5%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046万人,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五大保险,2017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293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45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784万人,比1992年末增加113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724万人,比1993年末增加2162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社会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包括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文化事业取得巨大进步。201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末增长1.6倍;博物馆4722个,增长12.5倍;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99.1%。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末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员898万人,增长2.6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增长2.9倍。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9.6/10万。

这是一个回顾,我认为中国40年来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人类历史的影响创造了奇迹,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创造了奇迹。

    二、反思

第二个要讲的是反思,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发生了我们远远没想到问题

那么从年度数据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8119891990GDP增速低于7%,分别为5.2%4.1%3.8%。进入新世纪以来,2001-2007年经济增速平均10.8%2007年更是达到14.2%的历史高点,结束了2000年以来高速增长时期。

2008年以来,除了2010年达到10.4%之外,其他年份都低于两位数。其中,20089.6%20099.1%(下降0.5个百分点),20119.2%(下降1.2个百分点),2012年首次出现7.8%(下降1.4个百分点)。20137.7%(下降0.1个百分点)。20147.4%(下降0.3个百分点),20156.9% (下降0.5个百分点),20166.7%(下降0.2个百分点),成为26年来最低增速。20166.9%

2007年二季度迄今,在10年时间里,中国GDP增速遭遇两次长时间下滑。上一次延续7个季度,这一次已经延续8年时间。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是持续减缓,逐步回落,有时甚至是大幅度下滑。其次是频繁波动,起落不定,有时甚至是剧烈震荡。整体上是在下滑中波动、在波动中下滑,过热与过冷轮番登场,进入WLW型增长。

早在2014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之后,5月初到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集中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3个特点:分别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所以呢,在2015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新常态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那么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发生了三个重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供给侧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财政金融凤险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风险隐患和困难增多。第二个是实体经济出现三个结构性失衡。一是供需失衡。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平均设备利用率不断下降,41个行业有30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二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脱实向虚,大量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带动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推高实体经济成本,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第三个是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减弱,资源约束趋紧,新动力尚未形成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主要有六个问题:

第一个是全要素增长率趋于下降。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要素条件发生变化。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供给相对不足,全要素生产率偏低,尚不能完全对冲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减少对增长的负面影响。资源禀赋加速递减。要素成本大幅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劳动力供给缓步减少。劳动年龄人口(16-59周岁)201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虽总量略有盈余,但结构性短缺开始凸现,人口红利进入收缩期。 资本边际效率下滑严重。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企业负债率和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产能过剩、商品房高库存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下滑,民间投资仍面临一些准入限制,资本投入增长减缓。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技能、规模效应、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非生产要素投入。

第二个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15年投资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仅提高到2.1%左右,未能按期实现“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2.2%”的预期目标。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财政经费投入增长放缓。财政科技经费增速从2010年的18.4%降低到2014年的4.5%,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增速连续2年低于7%。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发动力仍然不足。经济下行导致企业效益和利润大幅下降。企业R&D经费投入也相应减少。企业R&D经费增速从2011年的23%降低到2014年的10%,规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比例仅为17%,企业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例仅为0.8%。 部分地区科技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1.7%的省份有21个,低于1%的省份有11个。

第三个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抑制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供给总量、供给能力、供给结构、供给方式却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供给总量短缺。文化及相关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教育及相关产业、医疗健康养老产业难以满足需要。供给能力不足。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毒奶粉、劣质食品、虚假药品等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很多现实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供给结构扭曲。高附加值的精特产品、名牌产品少、产销不对路,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供给方式落后。供需信息不对称,农村居民等消费者的大量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换为有效需求。

第四,保障改善民生仍存短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巨大,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根据建档立卡数据,截止2015年底我国仍有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边远地区、深山区、石山区。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公共产品服务欠账较多。以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发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少欠账和缺口,人均公共设施存量仅为西欧13、北美14,国内西部地区仅为东部地区12。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

第五个是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改善。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持续累积,生态容量日益缩小,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不容乐观,水体污染严重,9.2%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丧失功能,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大气污染恶化,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高发,近8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土壤污染凸显,工业生产、矿山开发、化肥农药污染较大。化学品环境风险突出,有毒有害化学品落后产能大量存在。环保设施能力不足,具备处理能力的县城比例仅为87%,不少县城、建制镇、村庄仍有大量污水直排。生态保护形势严峻。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修复难度增大,一些地区生态承载力接近临界点。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78%,沙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比例仍然偏高。严重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8亿亩湿地中的54.7%尚未得到有效管护,自然海岸线长度减少10.5%,海岸线自然湿地减少14.9%

第六个是国际经贸环境日益严峻。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贸易投资规则发生新变化,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地缘博弈更加复杂,政治冲突、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对全球经贸的风险不可低估。全球经济对我带动力减弱。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我国作为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受到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部分国家“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跨国投资流向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设置障碍,国内一些企业盲目并购,极少数借机转移资产。我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2016年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增长36.8%,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增长76%

  

三、展望

  

那么第三个最后要讲的就是展望,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应该说,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之后,受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多重影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2015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特别是2020年比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5个新发展理念,设置了多项目标。明确了五个新发展理念,明确了2533项主要指标,明确了23个专栏指标165项重大项目和工程。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计划还提出了23个专栏,165项重大项目和工程。强化了科技创新支撑。提出6项重大科技项目、9项重大科技工程,以及创新人才引进、青年英才开发、高技能人才振兴等若干重大人才工程;强化了结构升级支撑。提出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明确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强化了基础设施支撑。明确信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重点,谋划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强化了生态环境支撑。提出实施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环境整治保护重点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强化了民生政策改善支撑。提出实施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社会关爱行动计划,在教育、健康、就业、文化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民生工程。

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政策框架。20171,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38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深化生产要素配置制度改革,提高供给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总体经济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中长期稳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从长期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制度变革。用改革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从制度层面重构市场,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活力。从“硬要素”(劳动、资本、资源)向“软要素”(人才、科技、创新)转变,更多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技能、规模效应、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非生产要素,促进技术创新动力的增强,从而提出五大改革:

第一个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权责边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范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便捷便利服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推动政府主导型结构调整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社会监督。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推进监管现代化。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和协同监管,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政府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第二个是财税体制改革,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把一些适宜地方政府负责的事务交给地方,减少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项。完善地方税体系,按照分税制原则,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率方面可给地方适当放权。力争在全国完成营改增任务,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分配比例。调整消费税政策。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加快推出环境保护税。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第三个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利率、汇率改革。加强对市场利率引导,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推进银行体系改革,优化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进农村信用社联社改革。降低民营银行准入门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创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模式。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改革创业板,完善“新三板”,启动“深港通”,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完善保险制度,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研究推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改革并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以统筹机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重点,强化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

第四个是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和一般性产业的中高端集中,形成适应新阶段全球竞争的市场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度,研究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在民航、电信等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方式和可能,探索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实现方式,完善国有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优化国有企业治理制度,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构建新型所有制模式,完善企业董事会制度和高管聘任、薪酬制度。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断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各种软预算约束纽带。

第五个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扩大覆盖面。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发挥失业、工伤保险作用,增强费率确定的灵活性。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政策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专项救助与低保救助统筹衔接。加强基层流浪乞讨救助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增家庭养老扶幼功能。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公办福利机构改革,加强福利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和资源共享。

从中期任务看,“三大攻坚战”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最大痛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大攻坚战:

第一个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当前我国重大风险隐患比较多,要标本兼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防范化解房地产泡沫风险;防范化解房养老金支付风险。部分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当期缺口(当年收支“入不敷出”),有的地方已经用光历年结余。

第二个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通过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通过劳务输出。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通过异地搬迁。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3年异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通过社保兜底。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

第三个就是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补齐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加快解决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最大痛点。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河()长制,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置,持续推进禁止进口洋垃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

那么从近期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结构优化,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环境,减少无效供给,生产或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品质优良、性价比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激活生产要素,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既满足现实需求,又唤醒潜在的睡眠需求,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第一个去产能。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办法,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准入门槛,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尽快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我们通过消化一批,抓住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通过转移一批,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推进产能向境外转移。通过整合一批,积极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提升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通过淘汰一批,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产能,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第二个去库存。库存不仅包括房地产库存,也包括粮食库存、工业产成品库存等。即使房地产库存,也包括工业厂房库存、商品住宅库存、商业用房库存等。不同性质的库存要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房地产去库存的初衷并不是为房地产企业高位解套,更不是为了推高房地产价格。我们要通过因城施策,一二线城市要防泡沫。三四线城市要把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逐步消化房地产库存。通过分类调控,严格控制新增房地产土地供应,增加健康产业、养老、旅游等业态,解决结构性供需错位。通过多措并举,提高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与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革户籍制度,开拓城镇居民改善住房需求。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立法等多种手段,租售并举,实现“房住不炒”。

第三个去杠杆。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避免大水漫灌,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我们要降低企业信用杠杆,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降低地方政府杠杆,加快地方债务置换,推动PPP模式发展与完善。降低金融机构杠杆。加快不良贷款核销进度,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信用违约,释放金融风险。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非法期货交易活动,防范股市、汇市、债市、楼市风险交叉感染。

第四个是降成本。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降低要素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低用工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把握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分寸。降低社会保险费。精简“五险一金”,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付比例。降低财务成本,开拓低成本资金来源以及内部挖潜、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让利。

第五个降低用能成本。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电价市场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收费。

最后一个就是补短板。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做好水电气路、下一代信息技术、城际交通、城市管网、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三农”建设,持续增加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电网、交通、网络通讯建设,提高农业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经历了五大改革,三大攻坚战,以及当前的三去一降一补。对于实现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而实现中国的第一个百年梦想,我们是充满了希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