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落实“2011计划”的意见
(试行)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落实“2011计划”的意见
(试行)
为落实学校关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相关工作,依据教育部、财政部“2011计划”等文件精神,全面支持学校牵头或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创新培养的指导思想
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上海乃至全国,建立最好的本科教育体系,构建最好的本科教学模式,形成最好的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配套条件,办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大学本科教育。这既是我校本科教育的愿景,也是我校依托自贸区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一,最好的本科教育体系是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广博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七位一体”协同教育系统,即,以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专业的师资发展体系为抓手,以先进的课程教材体系为基础,以前沿的教育研究体系为导向,以严格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多元的教育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完备的教育配套体系为保障。
第二,最好的本科教学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完整、稳定、紧密衔接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教学行为规范。通过明确教师教学工作责任范畴,规范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内容,推进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师生互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保证教学时间,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教书育人模式。
第三,最好的本科教学质量应以一流的师资和团队,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的教学研究成果和一流教学条件为依托,通过培养具有通用语言、通用规则、通用工具和通用管理特质的全球通用商科人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四,最好的本科教育配套条件是能够有力支撑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的软硬件环境。按照教育资源优先向教学投入的原则,全面优化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寝室等师生活动空间和环境,提升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公共服务的能级和水平,让教师将书房从家中搬入学校,促使学生尊师乐学,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和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
二、创新培养模式
在协同创新的协议和工作框架下,推进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和参与协同创新中心各方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优势互补、全面合作,鼓励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特别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济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熟悉通用规则、掌握通用工具、通用管理,具备通用语言的全球通用商科人才的有力支撑。学校需要在培养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基础上,大胆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并实施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工程,并逐步辐射其他专业,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国家及上海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基地。
为此,面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我校将大力推动以全球通用性为内涵的商科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着重培养适应各类跨国公司全球运营需求的通用商科人才,即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熟悉各类跨国公司全球管理规则、法律与惯例,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晓跨国企业运作模式,掌握跨国公司决策分析理论、工具和方法,能够在英语为工作语言的环境下进行跨文化沟通、协调和管理,诚信、宽容、守法的“四通型”商科精英人才,具体体现为:
1.“通用语言”——适应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工作环境,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备跨国公司全球运营所必须的语言沟通交流和写作能力。
2.“通用规则”——熟悉全球通用商务规则,特别是在全球开展商务活动所应知晓的相关法律、规则和惯例。
3.“通用管理”——具备适应跨国公司开展全球运营所必需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领导潜力;
4.“通用工具”——掌握满足全球公司运营需要的定量分析方法手段和商务计算机应用。
三、完善培养方案
坚持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依托学校平台,通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国际化教学团队组建,全英语课程体系开发,原版教材和案例使用来构建国际化教育环境,打造实践、实验、实习一体化国际商务能力培养平台和学生海外学习与实习资助体系,构建全球通用商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以全球通用商科人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经、管、法相通,英语沟通能力强的全球通用商务人才,以全新的国际课程体系、国际师资、国际化实践培养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三个全英语特色专业实验班、五个重点专业和全球通用商科人才(专业群)公共平台,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推动参与协同创新中心各方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拔尖”人才。形成以优势学科、重点专业为抓手,辐射学校其他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的创新型教学保障。
四、加强课程改革
秉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上与国际接轨,强化学生外语和计算机的基础训练(实施英语教学改革、引入海外教师、并推进第二外语能力培养)、强化数理基础训练(采用国际原版教材,达到A级标准)、注重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训练(采用国际优秀原版教材,经济学理论教学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实施国际商科优秀课程体系(引入海外知名教师和知名企业导师,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有效实现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遵循“通行、深化、聚焦、复合”原则,在方法类课程上,采用国际通行教材和教学方案,进一步推进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在基础课程中进一步深化经济学理论培养,强调经济学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上,聚焦跨国公司全球运营活动,不断优化核心课程体系设计;在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上,融合多个领域核心课程模块,进一步提升复合型人才质量。
开发研究型课程,构建自主学习、合作研究、集中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学习模式;推动高水平师资向本科教学倾斜,让学生可以与高水平教授零距离接触,感受教授的魅力和风范。
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商科案例教学。引入国外商科案例,让学生体验跨国公司运营实际案例场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加深学生与外籍教师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教学团队投入,引进国际化优质师资,培养本校中青年教师参与合作教学或担当助教工作,培养全英语教学骨干团队。
在教学管理上,通过导师制、小班化管理模式,通过“卓越团队”户外拓展活动,从心态、思想和习惯三个角度鼓励学生突破自我,提高对团队文化的感知,增加团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强化实践育人
推动参与协同创新中心各方与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扩大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与跨国企业、政府机构等合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等实务部门专业人士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来校进行讲座。聘任企业导师,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
建立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强化实务训练。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业教育三层次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1)通过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讲座的专业化设计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重;(2)开设“创业与创业管理”相关学科选修模块;(3)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中荷合作“创业计划与实践”创业实训课程;(4)利用国家、上海、学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和各类赛事,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各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六、促进资源共享
参与协同创新中心各方可选拔和互派学生在合作单位之间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交流。各方可互聘对方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各方的图书馆、实验室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接纳合作单位的优秀学生前来调研、实践和开展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构建学生海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海外实习实践资源保障,以中外交换生项目、境外学习、境外实习、游学等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推动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训练,提升学生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