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三届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年会暨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创新逻辑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主办,学校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邬江兴、校长汪荣明等领导和嘉宾在线出席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一千多与会者在线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齐佳音教授主持。
汪荣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建校60年来,在入世谈判、自贸区建设和多边贸易体系研究领域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在数字经济领域研究与创新发展交叉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汪荣明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大学与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研究,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希望以本届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与新兴方向”“计算社会科学”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努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会议主旨报告环节,杨善林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以技术变革为先导、数字经济为发展目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将为产业带来“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产业化”两方面影响。围绕“大数据”研究脉络,杨善林表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是一类能反映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资源,它具有决策有用性、功能多样性、应用协同性、快速增长性和安全风险性。当前,数据形式内容杂乱、时空数据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数据”到“数据资源”的转化道阻且长,关键是加强数据治理以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杨善林认为,目前,有关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正处在新的攻坚期,如何聚合群体智能形成更高级的智能,如何对碎片化知识加以整理构建知识森林等问题,是当下管理学科学者可以关注的融合点。
邬江兴作了《数字经济痛点与内生安全亮点》主旨报告。他指出,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将面对更为严峻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问题和挑战。邬江兴以云服务、5G等新兴技术存在的内生安全问题为例,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内生安全问题在于大数据的发现仍然处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一旦数据和算法被污染,结论可能就大相径庭;而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内生安全问题在于不可解释性、不可预测性、不具推理性。邬江兴表示,新基建需要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新底座。
复旦大学吴力波教授作了《大数据驱动下的社会科学创新趋势分析》主旨报告。她指出,从大数据跟社会科学的融合来看,计算社会科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计算社会科学最大的特点是要依赖于大规模的人类行为数据来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其先决条件包括对于各种空间数据、社交网络数据和人类对于文本图像编码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为应用统计模型来捕获内部的多种依赖性。吴力波还从经济学学科角度分享了大数据对于经济学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创新。
主论坛上,研究会吴力波会长宣布“大数据抗疫”征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我校有三篇论文获奖。
下午论坛分为四个分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与新兴方向”“破产及重整案件智能化交互平台:理论、框架和展望”“数智赋能下的新基建与双循环”四个主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就大数据如何服务新基建和数字创新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