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阳光工程”七年照进社区,孤老爱和这些孩子在一起,他们说——如今,每一天都是美好时光

本报记者 沈轶伦 通讯员 丁艺婕
  “容颜慈德真情诚意相敬老,礼仪常存滋润甘露心暖人”,家住松江区岳阳街道的陈菊生老人近日特意给上海外贸学院送去一首诗,感谢七年来陪伴他左右的“孙子孙女”——上海外贸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学生党员。
  七年前,该院一群学生党员来到比邻松江大学城的岳阳街道,走进社区孤老家,把老人的家当作自己的校外之家,他们为这个活动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阳光工程”。陈菊生准备了一本日记本,记录下与学生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2003年12月,孩子们送来了牛奶等营养品;2004年6月,孩子们带我参观了外贸学院校园;2005年9月,孩子们刚开学就来陪我过中秋节;2007年3月24日,学校组织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嘉兴、西塘游览;2008年10月1日,同学们送来了12寸巧克力蛋糕,在家里给我炒了青豆炒鸡丁、素菜炒肉片、甜椒炒肉丝,为我庆祝生日……陈菊生说:“七年前我很孤单,现在我有了这么多好孙子、好孙女作伴,如今的每一天都是美好时光。”同学们给老人拍下的照片,积满四五本相册。学生们毕业后在什么地方工作,老人都如数家珍。
  小区里另一位孤老名叫张端文,今年85岁。孩子们的到来,让无儿无女的张奶奶不再形单影只,老人的阅历和智慧也让年轻学子们受益匪浅。学生桂纯纯记忆犹新:因为心疼自己备考熬夜体质下降,曾做过护士的张奶奶手把手教她通过按摩缓解压力。而每当自己把平日学习生活中的不愉快倾诉给老人时,老人的睿智也总能轻松化解她的烦恼。孤老们每次在学生离去时,都执意要去车站送他们,往往公交车已开出好一会儿了,还能看见站台上老人颤巍巍的身影。来自河南的学生张迪说:“因路途遥远不能常回老家,这些爷爷奶奶让我在上海同样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七年多来,学生们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但关爱社区老人的接力棒却手手相传。每年六七月份,学院都会组织一次交接仪式,由上一届的学生党员把记载拜访两位老人活动的《爱心手册》接力传递到下一届学生党员手中。
  孤老也有自己的《爱心手册》。在张端文家,老奶奶则指着手册相片集里一位男生说:“这孩子是03届的学生叫陈涛,毕业后去了虹桥机场,前几天他还跟我打电话呢,他毕业后打电话和写信的次数总共16次。”一会儿又指着一对情侣照片甜蜜地说:“这孩子是04届的,还说把女朋友带来给奶奶看看,连他父母都还没见过呢。”
  老人常说,他们爱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爱跟他们聊天,自己的晚年是幸福的。今年,学院还计划新纳入一批老人作为扶助对象,“阳光工程”的阳光会一直闪耀下去。

新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