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党的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玫,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赵庆寺,学校中特中心主任赵勇,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许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是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她希望学校中特中心整合全校优质资源,研究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论坛主旨报告中,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作了《上海红色资源知多少》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上海是一座红色之城,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上海、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红色”主线。这条主线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是激励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他分析了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的七个重要因素,提出了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江南文化的荟萃地,要凸显自己的红色特质,全面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品牌”的目标。
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教授作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在逻辑与实现机制》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我国许多网络社会思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形成向外传导、对内渗透、内外联动的机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创新方面做出努力,做到思想话语与制度话语相辅相成;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相互构建;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充分衔接;主流话语与多元话语密切互动;民族话语与国际话语彼此融通等。
我校王朝科教授作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报告,剖析了革命领袖对共产党领导的经典阐述,主张通过理论化、学理化、系统化来解释党的领导问题。他构建了经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社会主义三个基本范畴,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主题发言中,法学院母天学教授作了《从领导学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自信》的报告;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静副教授作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的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秀敏副教授作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探究》的报告。
赵勇作论坛总结发言。他向学校领导和各位专家对中特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的报告作了点评,提出了中特中心开展理论研究的设想和思路。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相关聘任仪式。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聘任法学院副院长李磊、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刘素贞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张帅担任副主任,聘任郭学堂、刘海泉等18位教师担任兼职研究员。中特中心还公布了2019年中心年度课题,侯占奎申报的《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通研究》、母天学申报的《新时代考察高校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基本着力点研究》获得重点课题立项;乔宝杰、黄静等10位同志获得一般课题立项;何山青、刘晓海等四位同志的课题获得培育课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