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肺炎疫情的形势下,我校广大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自我防护,防止疫情传染和扩散。在这其中,有一群上经贸大学子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援助时刻,毅然放弃在家中休息,春节期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下面分享三位学生的感人故事。
全家出动,支援口罩生产放弃过年
2020年的春节对于2019级的国际经贸学院本科生廖琦雯而言有所不同。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口罩脱销、供不应求。廖琦雯的爷爷在奉贤区某口罩厂工作,年前他和家人提起“过年了工人们都回家乡过年了,口罩厂工人极其短缺,口罩生产能力非常紧张”。听到这个消息,廖琦雯立即向爷爷提出去口罩厂帮忙。与此同时,家里也发动了好友和同事,从大年三十开始,廖琦雯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赶往位于奉贤区青村镇的口罩厂。
春节期间,廖琦雯全家每天早上八点多就到工厂,晚上六七点到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口罩厂的工作单调而辛苦,每包装一千个口罩需要近半个小时,几个动作重复成百上千遍。上海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工厂没有空调,一双腿冻得近乎麻木,那就踢踢腿继续干,手被包装盒划破了,那就戴上手套继续干。 一袋又一袋口罩从机器上包装好,发往全国各地。大年初六之后,工人们陆续返回工厂,廖琦雯一家的工作告一段落。
谈起这段经历时,廖琦雯说:“这个年过得很辛苦,每天下来都腰酸背痛,但是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为我们全家参与这场口罩战而自豪,但是我知道与奋斗在前线的医疗人员和工作人员相比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全家给武汉捐了款。面对疫情,我感受到国家反应速度是如此之快,中国人是如此的万众一心,我对这场战役的胜利充满信心。”
父女上阵,为进村大门站好一班岗
法学院2018级经济法专业孙清同学同样也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作为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帅垛村居民,孙清与她父亲一起,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每天在村大门口执勤站岗,劝阻外村来人员来访,减少本村居民流动。刚收到召集志愿者的通知后,孙清还有一些顾虑,担心参加志愿服务增加病毒传染可能,但在她父亲的鼓励下,她与父亲一起主动报名,投入到村里疫情防控一线。
志愿者服务队共有39人,分4个班次轮流值班。孙清的值班时间是从下午1点到晚上8点。为解决服务队的就餐问题,孙清果断捐出自己的压岁钱,为村里执勤办公室买了两箱方便面、五扎矿泉水和一箱橘子。正式上岗后,孙清每天在村口处工作站岗七小时,对每一位出入人员进行询问,对非本村人员劝阻其离开,对本村返乡人员嘱咐做好隔离防护。刚上岗时,村民对疫情还不够重视,又觉得她年纪小,对她的查岗工作不是很配合,但孙清严把村口大门,耐心和村民解释其中原因,加强和村民的沟通技巧,几天过后,村民开始主动接受她的询问和劝阻。
在孙清父女的影响下,村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人手不足,在她上岗后又有30多名村民自发报名参加防疫志愿者队伍;物资不足,村民捐赠300只口罩以及水和食物支持志愿服务队开展工作。村里的党员带领群众构筑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她相信,“在全村人民的齐心协力和群防群控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武汉能赢,中国能赢。”
母子同行,为宣传防控知识身体力行
会计学院2019级潘沈乐同学在这个春节走遍了金山区漕泾镇蒋庄村的家家户户,为的是掌握村民外来人员返乡情况,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让居民加强自我防护。春节期间,潘沈乐一家看到了金山区漕泾镇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她母亲作为党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潘沈乐在她母亲鼓励下也主动报名参加志愿队,母子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在摸排过程中,潘沈乐一天要走访150户人家,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了解家里人员流动情况。每天要走5-6个小时,爬几十层的楼梯,工作十分辛苦。村里后勤保障力量也十分有限,口罩数量紧缺,每天伙食也只有方便面,但他仍然每天坚持上岗,挨家挨户地排摸信息、了解情况,一天走下来虽然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但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进。
蒋庄村居住的原住户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防疫的意识比较差,出门很少戴口罩,对于戴摘口罩的正确方法也不了解。在走访住户的过程中,潘沈乐就亲自示范,教老人们如何正确戴口罩,提醒他们一定要对疫情防控给予充分重视,做好自我安全防护。除走访住户外,潘沈乐还与志愿者一起排查进村车辆,劝导村民不串门、不聚餐,每个人从自己做起,防止疫情扩散。在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村民们逐渐开始自觉出门戴口罩,返乡居民主动登记信息、接受体温检测。
潘沈乐表示:“虽然这个春节过得很辛苦,但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能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十分光荣。”他坚信,大家齐心协力共筑防疫的长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