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际特等奖提名团队说说ICM大赛幕后的故事

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次比赛中,我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有三支参赛队伍获得国际特等奖提名的成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支国际特等奖提名团队,听他们讲述参赛的经历和收获。

 

涂存红、罗小丽、吴杨团队:我们互相搀扶,就什么都能扛过去

在校期间,队长涂存红参加了多次学术和实践比赛,在这过程中结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同伴。报名伊始,涂存红就找到了吴杨,这位国际经贸学院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班)专业的学弟拥有着丰富的建模竞赛的经验。去年,吴杨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曾取得S奖和在国赛中取得了上海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而另一位队友罗小丽是她曾经的队友,罗小丽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跟两位优秀的队友一起参赛是一件幸运的事,大家各有所长,而且都没有划水的心态,在比赛的过程中全力合作是我们团队取得还不错成绩的关键。”涂存红说道。



比赛前的学习和准备非常重要,学校的培训和自主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课程教给他们不仅是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罗小丽坦言,虽然在参赛之初也曾陷入迷茫,但是回想在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就会给思考中的她很多灵感。

积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也是参赛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在参赛的第一天,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队员们只能在家中用电话沟通,无法面对面交流,导致参赛效率低下。这种状态还会打击参赛者的积极性,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吴杨坦言,两位学姐“坚韧”和“认真”的心态让他一路坚持,在参赛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全力以赴投入“建模大业”之中。

学会思考,独立寻找解题钥匙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在谈到解题经验时,他们表示,一定要学会相信自己的想法,即使得出的结论和自己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计算结论只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逻辑来解释结果的过程。同时,要坚持保持独立思考,不受他人的干扰。即使采用别人的建议,也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再决定。过度依赖他人的解题思路会磨灭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会影响你整体的解题思路。“这也是数学建模真正的魅力,当你真正全身心投入在寻找过程中,无论当时解题遇到怎样的困难,推演结果失败多少次,当你真正完成整个比赛时,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吴杨说道。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锻炼个人的意志力。用吴杨的眼光来看,它既不像是比拼耐力的一千米跑体测,也不像是比拼爆发力的百米冲刺,它更像是四百米跑,每一个参赛队员不仅需要体力作保障,也要有咬牙坚持的精神,一直向着终点奔跑。当你最终提交答卷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刘琪、陈徐培、瞿继虹团队:挑战不擅长的领域,也会有未知的惊喜

 

报名参赛前恰逢最忙的期末考试周,队长刘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了同班同学瞿继虹和好友陈徐培,是否有一起组队参赛的意愿?没想到二人都爽快地答应下来,三人随即一拍即合。她们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学校初赛,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三名队员有很强的互补性,刘琪瞿继虹负责和编程有关的内容,而徐陈培英语能力出众,根据自身的能力,他们很快就把分工确定下来,正式投入到比赛中。


 

而在正式比赛之前,她们也做了详细的准备。备赛期间,她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初赛和赛前培训,了解了比赛的要求和参赛流程,规划好了四天比赛的时间安排。他们还向以前的参赛同学请教,分析比较了往届参赛同学在论文格式和排版上的优缺点,提前整理好了一份论文模板。“论文格式一定要工整、美观,主体内容一定要清晰表达团队的结论,并且用实验数据来支撑。要抓住眼球,有亮点,把这两点做好,最后面成绩一定是不错的”瞿继虹说。

由于疫情的影响,这次大赛赛制较以往作了调整。这一调整在有些学生看来,增加了负担,另一些学生则看到了机遇。比赛分成了两个时间段,六道试题也拆分成两次比赛中使用。参赛团队首先选择参加二月的比赛。在比赛中,她们在查看了题目之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决定放弃本次机会,选择参加三月的比赛。在有了两月比赛经历之后,这次比赛中,他们事先调整了时差,来适应美国的作息时间,参赛过程中,也比二月参赛的时候多了一份镇定和从容。

敢于挑战未知的领域,或许会给你带来未知的惊喜。对于题目选择,刘琪有自己的心得:“看上去越简单的题目,在演算过程中往往会越来越复杂,而看上去难度较大的题目在抓住实质后往往会越来越简单。”她以他们团队参赛过程举例,最开始他们打算选C题,因为C题的问题非常明确,同时C题涉及到的数据挖掘是两名队员学过的专业知识。而F题题干字数很多,提问是开放式的,涉及的专业知识也很陌生,所以最初他们并没有把F题作为选题。后来考虑到C题的选择人数会很多,参赛团队又仔细阅读研究了F题,发现这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在比赛结束后,他们在其他小组同学讨论中,其他小组同学说C题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想象中简单。

比赛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保持冷静思考是很关键的。陈徐培瞿继虹都谈到冷静的作用。他们表示,其实比赛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始料未及的情况,这时一定不能慌乱,要认真分析在哪个环节出现偏差,才会导致结果的错误。无论环境如何,只要静下心来,耐心完成每一个任务,一定会收获很多。

刘琪、陈徐培、瞿继虹三名同学最初在课程中并没有接触建模知识,但她们毅然打破舒适圈,敢于学习和挑战未知的领域,才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采访最后,她们鼓励同学积极参赛数学建模等各项赛事。她们说:“参加美赛收获很大,无论是排版能力,建模能力,写作能力,英语水平都会得到大的提升,希望大家能勇敢尝试!”




 

方悦,黄鑫,罗淞文团队: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充足的赛前准备是成功的关键。在比赛之前,同在一个班级的方悦黄鑫罗淞文三名同学就提前组建了队伍,开始思考在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等问题。除了学校组织的建模大赛培训,他们在寒假期间还自学了许多有关建模的知识。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一起观看建模教学视频,定期交流学习感受。队长方悦,在去年暑假他就已经开始在自学建模相关知识,“啃”完了两本建模的书,对建模有了初步得了解。在备战期间,他们用去年的赛题模拟了一次比赛过程,针对这次模拟比赛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充足的赛前准备给他们参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即使准备再充分,也有意想不到的考验,此时队友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至关重要。来势汹涌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交流和备战模式。在接到线上比赛的通知,他们担心沟通效率会下降。面对困难,他们使用了一款可以共享屏幕的直播软件,用来进行线上讨论。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全程连麦,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及时沟通和交流,一起思考对策,把线上比赛对沟通效率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学会通过合作解决困难,才是团队竞赛的精髓。在前半段赛程中,小组队员开始找数据和建立模型。但数据寻找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经过了两天的努力,虽然找到了一些数据,但比赛论文还一字未写,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能否在剩下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比赛。在剩下的两天时间里,小组成员更加注重团队的分工和合作,学会了在意见不一致时,尝试倾听对方的想法,互相理解,达成共识。“我们都很清楚这是一项团队竞赛,所以多和队友交流以及明确自己当下的任务在比赛中是十分重要的。”黄鑫说道。

向着同一个方向为之奋斗的岁月,让人更加怀念。作为同班同学,他们对彼此更加熟悉和了解,也有过一起参加比赛和做小组作业的经验。他们非常认可彼此的能力,有着共同的目标,愿意一起为之付出努力。经历了这段考验,不仅磨合了他们的友情和默契,也让他们明白了坚持和合作的意义。



对于每一位队员而言,参加美国大学生建模大赛是一段十分难得的宝贵回忆。在这期间,不仅有学校周密的组织和安排,也有辛勤培训解答疑惑的老师们,还有一直在身边并肩作战的伙伴们。我校在历年的美赛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也期望未来莘莘学子能够勇做新时代的“后浪”,再创佳绩。


新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