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透过性别看世界

主讲教师:沈奕斐

教师团队:共1

  • 沈奕斐
课程介绍
性别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被社会后天赋予的,这是一个看似确凿无疑但又值得讨论的问题。同时,社会对于不同性别群体的态度究竟有何差异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本课程从探讨性别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社会中对于性别的各种价值观,并联系社会中各种政策、制度、习俗等方面内容,全面阐述了性别的差异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教师团队

沈奕斐

职称:教师

单位:复旦大学

部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课程配套教材


性别只有男女两种吗?

男主外、女主内是最合理的家庭分工?

因为性别差异导致了不平等?

文化的建构使我们个体无力抵抗?

——这些看似是“常识”的观点,可能恰恰是禁锢女性发展的魔咒。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预先设定为男女二元对立的世界中,针对何为男人、何为女人的教条常常束缚着我们,使得我们原本应该轻盈的步伐变得没有必要的沉重。那些针对性别出现的歧视总是带着天生的、自然的面具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好像是不可动摇的。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层,多向前迈进一步,也许男女的界限本来就不明显,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只有突破框架,才可能拓宽生活的领域,才能更为自由、自我地拥有人生,感受人生,享受人生。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不是女性主义者,你都应该知道并且清楚社会横加在你身上的性别文化。

每个人都可以换个视角看世界,每个人也都可以换个方式来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更接近你的内心。  

性别与性别文化

粉红色被视为是阴柔的颜色,但是你知道吗,在1900年代初期,它被认为是阳刚的颜色;

而蓝色的情况刚好相反。

——性别义涵是不断在进行重新调整的。

性别(gender)是一系列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有关的特征。区别于生物学意义中的性别,本课所讨论的更接近身份认同与气质,又称社会性别、性别特质。

社会性别指的是一个在社会中的人,其自身和其所处的环境对生理性别的期待。这些期待将在这个人的行为(以及环境中的群体的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比如,一个男性可能被教育成要具备阳刚特质,而社会中的人也会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他需要具备阳刚特质。有时候,这样的看待会成为群体活动。比如,某社区的众人会对一个具备阴柔特质的男性予以鄙视甚至漠视。人们期待这样的男性能改变这行为。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