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供参考)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总述
二、年度基本状态数据
(一)学位授予点基本情况
(二)在读、毕业生及就业基本状况
(三)课程开设情况
(四)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情况
(五)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六)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七)管理队伍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内涵建设
(一)多维发力,深化研究生“三全育人”内涵建设
(二)强基固本,持续加强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
(三)特色引领,构筑对外经贸学科专业体系
(四)立德修身,全面落实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五)强化创新,完善科研育人机制
(六)服务需求,拓展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七)开放合作,强化国际化办学定位
四、培养成效与教育质量评估
(一)学生科学研究
(二)学生实践获奖
(三)学位点自我评估
(四)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五)特色及改革案例
五、改进措施
(一)研究生教育现有问题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统计与信息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年度报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总述
2022学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提高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统计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保障学院数量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理学)、商务信息管理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等五个学位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统计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位列全国前20%-30%。
2022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共有28个研究生项目获得校级(8项)、院级(20项)创新项目立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如第十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第十一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等)作报告10余场;资助20余名师生参加暑期学校或短期课程;在《统计与决策》《应用概率统计》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2022年,研究生新增包括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一等奖、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育人质量显著提升,学院2022届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始终位居全校第一,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共有6位研究生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组织开展了第四季“访万企,读中国”外贸企业市场调查专项调研活动,大量研究生和导师参与其中,相关成果在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中取得不错奖项。持续推进“统信大讲堂”,提升师生学术素养。2022年度推出70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以学院研究生为主体,辐射师生近万人次。充分挖掘业界导师资源,搭建学生就业交流平台。在学院教师的积极推荐和动员下,2022年学院业界导师已达到50余人规模。学院邀请来自互联网金融、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领域6位业界导师举办了三场业界导师讲座,学生反响热烈。积极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搭建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努力推进与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等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可以在明年实现学院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上的新突破。持续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激发教师内生动力。2022年资助《高等概率论》《高等统计学》等4个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资助《深度学习》研究生精品课程;资助培育《时空统计理论及应用》《经济数据挖掘与量化研究》等15个研究生新开课程。
二、年度基本状态数据
学位授予点基本情况
2022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统计学(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数量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学)”和“商务信息管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经济学)”归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授经济学学位。“应用经济学”学科为上海市高原学科(A类)。“商务信息管理”归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为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授管理学硕士学位。“工商管理”学科为上海市高原学科(B类)。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B,位列全国前20%-30%。
表1:所在学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表
学位点层次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方向) |
博士点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 |
表2:所在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布表
学位点层次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方向) | 设立年份 |
硕士点 | 理学 | 统计学 | 无 | 2017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统计学 | 2015 | |
数量经济学 | 2012 |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商务信息管理 | 2015 |
表3:所在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分布表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设立年份 |
应用统计 | 不分设领域 | 2017 |
(二)在读、毕业生及就业基本状况
1.在校研究生数
2022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在校研究生共计482人,包括学术型研究生136人,专业型研究生346人。学术型研究生中,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27人,统计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24人,商务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19人,统计学(理学)专业研究生66人;专业型研究生中,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346人。具体情况见表4、表5。
表4:学术学位研究生人数
一级学科 | 学术学位 | 人数 |
统计学 | 统计学 | 66 |
应用经济学 | 统计学 | 24 |
数量经济学 | 27 | |
工商管理 | 商务信息管理 | 19 |
合计 | 136 |
表5: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人数 |
应用统计 | 不分设领域 | 346 |
总计 | 346 | |
表6: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 ||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人数 |
总计 |
2.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人数
目前学院无留学生。
表7: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人数统计表(学术学位)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人数 |
总计 |
表8: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人数统计表(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人数 |
3.研究生退学人数
2021级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有2人退学。
表9:2021年学术学位研究生退学人数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人数 |
表10:202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退学人数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人数 |
应用统计 | 不分设领域 | 2 |
总计 | 2 |
4.毕业学生人数
2022年毕业学生总人数为81人,包括:9名统计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9名统计学(理学)专业研究生,12名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12名商务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39名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
5.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2届81名应届毕业生就业(含升学)率为100%,大部分在金融、咨询、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工作,共有6名硕士毕业生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占比约7.4%。
(三)课程开设情况
2022年,学院开设研究生课程共66门数71门次,新开课程15门,包括:高级计量经济学、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统计学前沿文献导读、计算机视觉、算法设计与实践、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复杂数据统计分析、经济数据挖掘与量化研究、时空统计理论及应用等。
表11:2022年研究生各类课程开设情况
级别
开课门数
开课门次
公共课(政治课、外语课)
4
6
跨专业选修课
13
13
专业课程(学术学位)
28
29
专业课程(专业学位)
24
24
其他课程(社会实践、名师讲座)
3
3
总计
66
71
表12:2022年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一级学科
硕士生
开课门数
开课门次
统计学
31
32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29
29
应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23
23
工商管理(商务信息管理)
24
24
总计
41(去重复)
42
(注:上述统计包含公共课、跨专业选修课等)
表13:202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专业学位类别
硕士生
开课门数
开课门次
应用统计
42
42
总计
42
42
(注:上述统计包含公共课、跨专业选修课等)
(四)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情况
学院目前有学士学位授权专业5个,分别是“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8年获批)和“人工智能”(2022年获批),分别授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学位。其中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统计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统计学是学院龙头学科,根据“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统计学连续多年位列全国30%左右,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9名。
本学年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专业学位授予(含往届延迟毕业生、含22年补授予学位)总人数为150人。学院在本学年度未授予第二学位。
表14: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及人数
专业名称 | 授予学位类型 | 学位授予人数 |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人数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 | 52 | |
经济统计学 | 经济学 | 36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33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学 | 29 | |
合计 | 150 |
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2022年,9名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9名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2名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2名商务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39名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获得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
2名研究生延期3个月,1名研究生延期1年。研究生如期取得学位率为96.4%。
表15:硕士学术学位授予人数(按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 学位授予人数 | |
学术学位研究生 | 统计学 | 9 |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 9 | |
应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 12 | |
工商管理(商务信息管理) | 12 | |
同等学力人员 | 工商管理(商务信息管理) | 0 |
合计 | 42 |
表16: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按专业学位类别)
学习方式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位授予人数 |
全日制研究生 | 应用统计 | 39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无 | 0 |
合计 | 39 |
学院目前有硕士生导师56人,博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讲师10人。
2022年度学院新增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学硕导师3人,专硕导师2人。
1.学历结构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5人,占比98%;具有硕士学位的1人,占比2%。95%的硕士生导师是境内学历,5%是境外学历。
2.职称结构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有18人,占比32%;具有副高职称的导师有28人,占比50%;具有中级职称的导师有10人,占比18%。
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45岁以下的导师有37人,占比66%;45-55岁的导师有12人,占比21.5%;56岁及以上的导师7人,占比12.5%。
表17: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数统计表
一级学科 | 导师人数 |
统计学 | 24 |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 24 |
应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 31 |
工商管理(商务信息管理) | 14 |
表18: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数统计表
专业学位类别 | 导师人数 |
应用统计 | 55 |
截至2022年底,学院专业学位共有行业产业导师58人。
表19:行业产业导师数统计表
专业学位类别
行业产业导师人数
应用统计
58
合计
58
(七)管理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1名,兼职6名。学院配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院长1名、研究生教学秘书1名(兼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主任1名(兼职)、研究生辅导员4名(兼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100%。
表20: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总数
类别 | 人数 |
院系级管理人员 | 3 |
思政研究生辅导员 | 4 |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内涵建设
(一)多维发力,深化研究生“三全育人”内涵建设
学院现有研究生党支部6个,支部书记分别由优秀研究生党员担任,本年度在读研究生党员94人。学院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服务能级和综合办学实力;加强理论学习,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提高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强化思想政治审查和把关,突出政治标准,强化课堂教育教学和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学院重视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今年校园疫情防控中,支部书记、党员身先士卒,在古北和松江两个校区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参与社区的核酸检测、送饭、就医等工作;创新党建品牌活动,探索出“党史+学科”学习教育模式,将党史与学院特色学科专业相融合,推出“数说党史数说中国”系列主题党课,“数说二十大”系列宣讲等;开展“迎盛会话担当建新功”“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做好新生党员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从严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22年研究生党支部顺利完成年度党员发展任务共有7名研究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院将思政育人融入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科竞赛的培养之中,依托数学文化节、数学建模竞赛等“两节八赛”十大学科竞赛平台,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开设培训讲座、评奖评优,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营造比学争优的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多次组织研究生参与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全国研究生统计建模比赛、全国研究生英语竞赛等各类重大赛事,引领研究生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举办“统信大讲堂”学术品牌活动,今年累计开展高水平学术讲座74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出“导师有约”思政育人品牌,学院领导、系主任、教师、学业导师、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更受学生喜爱、更有温度的方式开展育人工作。
2022年度,学院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人数为286人,国家奖学金7人,爱建奖学金6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名,校优秀毕业生5人,优秀学50人,优秀学生干部8人。
(二)强基固本,持续加强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
2022年度,学院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鼓励教师建设研究生思政课程、精品课程,鼓励教师新开前沿课程。本年度,学院有《算法导论》《高级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等5个项目获学校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类项目立项。学院立项资助《高等统计学》《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等4个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深度学习》精品课程,《时空统计理论及应用》《经济数据挖掘与量化研究》等15项新开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学院共建设有50余门研究生主要课程。
依托有效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机制,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上半年听课13门,下半年在线听课8门,开展学生、教师座谈会8场,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形成积极的反馈督导机制。
2022年度,学院教授在教材、高水平专著建设上有较大突破,新增《现代非参数统计》(张日权),《最优投资决策:理论、模型和算法》(赵霞),《数字化欺诈与反欺诈研究》(刘华玲),《多时空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柯蓉)等教材、专著4部。
其中,赵霞教授编写的《最优投资决策:理论、模型和算法》获2022年校级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刘华玲教授学术专著《互联网金融欺诈识别与风险》(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并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选的“2021年度影响力图书”,是入选作品中20本财经类图书之一。
(三)特色引领,构筑对外经贸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经贸”办学特色,面向新商科统计人才需求,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质量监督等方面改革创新。
1.打造新商科统计课程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聚焦贸易统计,开设《国际贸易统计》《贸易增加值统计》等课程,填补国内相关课程空白;以保险精算类重大项目为基石,开设《金融统计》《金融科技专题选讲》等课程,培养国家需求的金融类高端人才;重视学科交叉,开设《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商务大数据案例分析》等新商科统计课程。
2.改革新商科统计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研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对外贸易数字化发展指数”等系列贸易指数,成果影响力广泛;将研讨式、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自主开发了系列高质量统计案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计建模大赛和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
3.构建新商科统计实践平台
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合作开展“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在实践中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创办“统信大讲堂”,搭建学科信息交流新平台。
(四)立德修身,全面落实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2022年度,学院打造“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提升研究生导师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要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增强育德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重点围绕科研、教学和教师个人成长发展,定期进行沙龙研讨。由系、专业、研究团队牵头,资深教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轮值召集,每次确定一个研讨方向和主题,邀请校内外专家形成交流互动,分享教师最新的学术科研进展、教学研究成果、研究生培养经验等,促进教师队伍共同提高。通过此举,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得研究生导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做“经师”和“人师”统一者,努力成为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精通“五术”的好老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展现使命担当,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领域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已围绕“拥抱人工智能”“如何做好学科交叉”“经济统计青年教师科研论坛”等主题开展5期教师发展沙龙,成为教师学术能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库宝藏”。
(五)强化创新,完善科研育人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2021年以来学院积极出台各种措施、办法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制定《统计与信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创新英才计划”实施细则》《统计与信息学院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管理办法。多措并举,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度,研究生共8个项目获校级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立项,20个项目获院级创新培育项目立项,8名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资助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各类暑期学校和培训,30余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学院为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和辅导,辐射学生近千人。2022年新增国家级重要竞赛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
学院高水平学术讲座“统信大讲堂”自2022年3月以来已连续举办73期,以学院研究生为主体,辐射师生近万人次。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统计学、大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优秀行业导师做行业知识交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报告内容涵盖了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政府统计、金融统计等方方面面。邀请中国科学院严加安院士做“概率破玄机,统计解迷离”的讲座,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从概率和统计学的角度解读了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律,给师生们生动展示了概率之美和统计之乐;邀请北京大学陈松蹊院士做题为“大气环境中的数据实验和统计分析”的讲座,介绍团队近年来跟踪北方地区大气污染变化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给出大气污染评估的统计思路与方法;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邱东教授、陈钊教授、宋旭光教授等做客“统信大讲堂”开设讲座。这些报告拓宽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引导研究生砥砺家国情怀,进一步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真实场景,激发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学术精神,以学术研究报效国家。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经济统计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11月2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辽宁大学联合在线举办首届经济统计学青年教师科研讨论会,围绕“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主题,来自两校的经济统计学青年学者作学术分享,两校专家作点评和指导,来自两校的200余位师生出席研讨会。
(六)服务需求,拓展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目前,学院共有实习实践基地13个,包括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区分公司、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点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事业单位。
为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12月6日下午,学校统计与信息学院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在松江校区举行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暨专家讲座。学校与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技术创新以及校企合作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今后,双方将联合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七)开放合作,强化国际化办学定位
2022年度,招收留学生数量为0,派出境外交流研究生数量为1。派出学生是2020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石凇川,他于2022年2月-2022年10月参加学校“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经济学院”交流项目。
学院积极拓宽合作交流渠道,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分校等洽谈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拟于2023年至少办成一个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提升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养成效与教育质量评估
(一)学生科学研究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度,研究生共8个项目获校级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立项。根据《统计与信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创新英才计划”实施细则》《统计与信息学院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资助管理办法(试行)》,2022年学院共立项资助20项创新培育项目,8名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各类暑期学校和培训,30余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学院为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和辅导,辐射学生近千人。2022年新增国家级重要竞赛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
表21: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限填级别最高20项)
序号 | 专业 | 姓名 | 成果名称 | 成果 类别 | 发表期刊 | 作者排位 |
1 | 硕士(全日制/202109/统计学理学) | 姚钊 | Diagnosticanalytics for a GARCH model under skew-normal distributions | SCI | Communicationsin Statistics | 3/5 |
2 | 硕士(全日制/202109/应用统计) | 樊豪洋 | Blockchaintechnology, cryptocurrency: Entropy-based perspective | SCI | 《Entropy》(SCI) | 2/3 |
3 | 硕士(全日制/202009/商务信息管理) | 冯哲夫 | ABlockchain-Based Digital Asset Platform with Multi-PartyCertification | SCI | AppliedSciences (SCI) | 1/3 |
4 | 硕士(全日制/202009/商务信息管理) | 冯哲夫 | SupplyChain Finance in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Asset Platform | EI | ICBCT2022(EI) | 1/6 |
5 | 硕士(全日制/202009/商务信息管理) | 冯哲夫 | A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NamedPractical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EI | ICBCT2022(EI) | 5/6 |
6 | 硕士(全日制/202109/应用统计) | 樊豪洋 | BlockchainTechnology Research Hot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City | EI | ICBCT2022(EI) | 2/2 |
7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学) | 李梦婕 | OptimalInvestment-Reinsurance Strategy withDerivatives Trading under the Joint Interests of an Insurer and aReinsurer | SCI | ElectronicResearch Archive | 2/3 |
8 | 硕士(全日制/202009/应用统计) | 李慧玲 | A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based onprovincial panel data | Academic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 3/3 | |
9 | 硕士(全日制202109/应用统计) | 何轶辉 | LSTM的季节性注意力及在文本情感分类中的应用 | 核心 | 系统科学与数学 | 2/2 |
10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学) | 张少东 | 纵向数据下存在测量误差的单指标模型的估计及应用 | CSCD | 应用概率统计 | 2/4 |
11 | 硕士(全日制/202009/应用统计学) | 郭渊 | 协同过滤中相似度算法研究进展 | 核心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3 |
12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学) | 舒颐超 | 固定效应下部分线性变系数面板模型的协方差矩阵检验 | 核心,CSSCI | 统计与决策 | 2/2 |
13 | 硕士(全日制/202009/应用统计) | 李开董 | 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对比分析——以RCEP成员国为例 | 核心 | 价格月刊 | 2/2 |
14 | 硕士(全日制/201909/统计学) | 李会会 | 中国分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亚太股市的动态关联性——基于GARCH—时变Copula模型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 2/4 | |
15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 | 杜金艳 | 夏普比率:估计方法、适用性、与实证研究 | 统计学报 | 2/3 | |
16 | 硕士(全日制/202109/应用统计学) | 刘瑞雪 | 基于张量自回归补全的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 计算机与现代化 | 1/4 | |
171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 | 刘蕾 | 逆Lomax分布的图像特征 |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1/3 | |
18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 | 王璇 | 一种新的两参数改进威布尔分布的图像特征 |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1/3 | |
19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 | 尹真真 | EP复合寿命分布的图像特征 |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1/3 | |
20 | 硕士(全日制/202009/理学统计学) | 邱珍珠 | Maxwell分布的图像特征及统计分析 |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1/3 |
表22:2022年在校研究生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获奖情况(限填最高级别20项)
序号 | 专业 | 年级 | 姓名 | 论文名称 | 获奖情况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二)学生实践获奖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实践竞赛,并在比赛前由专业教师团队为参赛同学进行指导。2022年度,学院研究生获各类竞赛全国奖项40余项,获奖质量、数量明显提升。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共同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上海市研究生组选拔赛中,学院研究生袁颖、何轶辉、曾维琴等同学组成的6支队伍在比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3项、省一等奖2项、省三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获奖总数的新突破。
在2022年“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参赛队伍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的优异成绩。全校唯一的一等奖是由我院教师吴开尧指导的研究生周秋华为组长的队伍取得。
在2022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中,我校共有5支队伍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奖,其中2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我校统计与信息学院司继春、周平老师共同指导的毕皓雨、李诗琪、王思语学生团队荣获本科生组全国一等奖,统计与信息学院范彩云老师指导的李芳羽、李硕、匡衡学生团队荣获研究生组全国一等奖。另有10支队伍在上海市选拔赛中获省赛奖项,其中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
由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MAS)联合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举办的“2022第五届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中,我院共有8支研究生队伍获奖,其中2项全国二等奖、6项全国三等奖。
2022年学校第四届“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专项实践活动调研团队在多项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中喜报频传,荣获多项佳绩。由高运胜、李馨蕾老师指导,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晨作为项目负责人撰写的《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分析》荣获团中央2022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由李佩瑾、王利娟老师指导,统计与信息学院研究生曾维琴带队的项目《绿能崛起,城市焕新——疫情冲击下新能源电动重卡产业链变迁趋势与市场测度研究》荣获2022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由夏玮、谈晓文老师指导,统计与信息学院研究生申玉宇带队的项目《凝聚“芯”力量,助力长三角——疫情下长三角地区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荣获2022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
在由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决赛中,统计与信息学院参赛队伍成绩喜人,共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优胜奖3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2020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徐欢作为负责人的学生团队的项目“慧农——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管理系统定制服务”荣获金奖。
表23:2021年研究生国内外大赛获奖情况统计表(限填最高级别20项)
序号 | 专业 | 年级 | 姓名 | 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名称 | 获奖等级 | 级别 |
1 | 应用统计 | 21 | 李芳羽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 一等奖 | 国家级 |
2 | 应用统计 | 21 | 曾维琴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3 | 应用统计 | 21 | 何轶辉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4 | 应用统计 | 21 | 袁颖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5 | 统计学(理学) | 20 | 徐欢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6 | 应用统计 | 20 | 陈嘉豪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7 | 应用统计 | 20 | 郭渊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8 | 应用统计 | 20 | 朱徐徐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9 | 统计学(理学) | 20 | 李思如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10 | 应用统计 | 20 | 梁勇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11 | 应用统计 | 20 | 徐云翔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12 | 统计学(经济学) | 20 | 韩旭光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二等奖 | 国家级 |
13 | 应用统计 | 21 | 董婷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4 | 数量经济学 | 21 | 潘徐昊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5 | 应用统计 | 21 | 忻家桢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6 | 应用统计 | 20 | 曹世杰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7 | 应用统计 | 20 | 何侃天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8 | 应用统计 | 20 | 钱珂佳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19 | 应用统计 | 20 | 舒轩琴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20 | 应用统计 | 20 | 王雪梅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三等奖 | 国家级 |
(三)学位点自我评估
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位列全国前20%-30%,于2021年12月被列入上海市博士点培优培育专项计划。
1.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本年度,成功引进数理统计学科带头人1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博士4人。现有专任教师48人,100%具有博士学位,86%具有高级职称,65%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统计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次。
学科目前已形成4个主要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对外经贸统计。在4个主要研究方向中,每个方向有10-15人,均有至少5名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近5年,学科带头人至少主持1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项目,有至少3项高水平学术成果,均有指导博士生经历;学科骨干至少主持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2.社会服务水平提质增效、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进博会及“五个中心”建设。与海关总署共建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上海)等,贸易指数发布和商务大数据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围绕数理统计、金融统计、对外经贸统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等方向,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2022年新增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15项;在《统计研究》、JB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4篇;新增教材、专著4部;新增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是上海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制定《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创新英才计划”实施细则》等8个研究生管理文件,资助近30项研究生创新项目、50余名研究生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组织举办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设好研究生课程。2022年,资助支持《高等统计学》《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等4个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深度学习》精品课程,《时空统计理论及应用》《经济数据挖掘与量化研究》等15项新开课程。
创新打造“三大平台”:“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统信大讲堂”“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2022年举办5场教师发展沙龙、50余场“统信大讲堂”高端学术讲座,“访万企,读中国”项目组织550名师生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深入调查。
2022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研究生新增学术会议报告10个,获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国家级奖励40余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
(四)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2022届学生学位论文中,有数量经济学12篇、统计学(理学)9篇、统计学(经济学)9篇、商务信息管理12篇、应用统计学39篇学位论文参与院级与校级盲审,无论文被抽中上海市盲审,均无异议。
(五)特色及改革案例
(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提升研究生导师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要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增强育德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于2022年打造“师德·师说”教师发展沙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重点围绕科研、教学和教师个人成长发展,定期进行沙龙研讨。由系、专业、研究团队牵头,资深教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轮值召集,每次确定一个研讨方向和主题,邀请校内外专家形成交流互动,分享教师最新的学术科研进展、教学研究成果、研究生培养经验等,促进教师队伍共同提高。通过此举,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得研究生导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做“经师”和“人师”统一者,努力成为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精通“五术”的好老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展现使命担当,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领域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已围绕“拥抱人工智能”“如何做好学科交叉”“经济统计青年教师科研论坛”等主题开展5期教师发展沙龙,成为教师学术能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库宝藏”。
(学术交流平台)
打造“统信大讲堂”科研育人平台,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统信大讲堂”是由统计与信息学院与图书馆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活动,自2022年3月以来已连续举办50余期,以学院研究生为主体,辐射师生近万人次。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统计学、大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优秀行业导师做行业知识交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报告内容涵盖了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政府统计、金融统计等方方面面。邀请中国科学院严加安院士做“概率破玄机,统计解迷离”的讲座,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从概率和统计学的角度解读了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律,给师生们生动展示了概率之美和统计之乐;邀请北京大学陈松蹊院士做题为“大气环境中的数据实验和统计分析”的讲座,介绍团队近年来跟踪北方地区大气污染变化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给出大气污染评估的统计思路与方法;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邱东教授、陈钊教授、宋旭光教授等做客“统信大讲堂”开设讲座。这些报告拓宽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引导研究生砥砺家国情怀,进一步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真实场景,激发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学术精神,以学术研究报效国家。
(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
打造“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引导研究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于2019年打造“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该项目作为演习式沙盘推演及对抗训练、沉浸式企业调研实践和国际化高水平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研究生为调研团队主体,在导师的带队指导下对全国企业开展跟踪调研,发挥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服务贸易强国建设。项目由学科所归属的统计与信息学院承办,4年来累计1000余名师生深度走访和调查了近800家企业,足迹涉及30余个省市,开展接力跟踪式调查研究,形成了近百份调查报告,出版专著3本,其中《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一书得到商务部领导重视,为上海和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两次获团中央表彰,连续四年获上海市“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项目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文汇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等国外媒体相关新闻报道百余篇,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成果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获上海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
五、改进措施
(一)研究生教育现有问题
1.2022年度,统计与信息学院的研究生规模近500人,对学院的师资、教学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2.自2022年起,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由2.5年转为2年,培养时间紧、任务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导师指导等提出更高要求。
3.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基本稳定,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必然将从数量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4.学院目前尚缺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不利于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建设目标。
5.国内外合作交流、跨专业交叉学科交流等尚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1.提前谋划布局新兴学位点,积极推进“智能+经管文法”等交叉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实现学校多学科、专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2.继续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定期举办“师德师说”沙龙,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进一步夯实学术和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强调两者的同等地位,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双管齐下,定期召开专业硕士教学改革研讨会、专家咨询会等,推进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改革,同时继续推进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促进机制研究。
4.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讨论班制度。鼓励并加强与国内外领域专家交流合作、交叉领域合作、产学研合作,形成共享机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坚持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拓展国际资源,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设联合培养项目。
6.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导师作用,定期开展行业导师沙龙,加强与行业专家交流互动,帮助师生了解行业前沿,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