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率先对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文章来源:学校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3124

上海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率先对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5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率先对接落实中央和上海重大战略部署,上海2013年初启动编制《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简称《学科规划》)并于2014年发布实施。

一、明确高校学科建设目标

《学科规划》提出未来6年上海高校学科发展基本目标,即:到2020年,一级学科点建设数量稳定在550个以内,覆盖95个一级学科。新增学科点主要用于发展经济社会急需的支撑学科和紧缺学科;到2020年,使上海高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新水平,20个左右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使180个左右一级学科点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且这些一级学科点中至少有1-2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二、形成高校学科建设“路线图”

上海高校学科分“高峰”和“高原”两类推进建设,其中:“高峰”学科分四类、“高原”学科分两类进行建设。具体思路:

(一)重点建设一批“高峰”学科

 “高峰”学科面向国际学科前沿,瞄准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制度先进、高端人才集聚的学科点。按照I类、II类、III类、IV类,分别明确建设数量、建设目标和遴选标准,并予以相应投入。

 ——Ⅰ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点,或有望在本规划周期内建成全国第一名的一级学科点。

 ——Ⅱ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一级学科点综合实力努力趋近全国第一,并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是: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基础较好(原则上为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前两名或前10%),且经建设大幅缩小与全国第一名学科点的差距。

 ——Ⅲ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先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入选原则:学科方向所依托的一级学科须为市属高校重点发展学科,自然科学类须有国际先进特色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类须有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撑。

 ——Ⅳ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学科,通过错位竞争、同城协同,使上海该类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前二名。入选原则:对接上海需求,支撑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但尚未布局,或学科基础较好、有望提升上海整体学科实力的一级学科。

(二)构筑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高原”学科群

建设“高峰”学科点需要有宽阔的“高原”学科群作为土壤和支撑。因此,上海立足现有学科建设基础,适度拓宽广度,大力深化厚度,目标是形成“高原”学科群整体优势。鼓励高校利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式转变后的校级统筹资金构筑具有广度和厚度的高原学科群,其中:对于符合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建设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支持。推进思路上分两类进行建设:

 ——类高原学科。建设目标:一级学科点进入国内前三名或前20%,各一级学科点中至少1-2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入选原则: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进入全国前30%,或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支撑的一级学科点。

 ——类高原学科。建设目标:特色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原则:市属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特色学科点。

三、构建促进学科发展的综合保障支撑

(一)完善学科投入机制。一是提升学科投入水平。《学科规划》实施分两个阶段:2014-2017年为第一阶段,2018-2020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预计安排建设经费36亿元,其中50%可用于教师队伍建设;2017-2020年第二个建设阶段,市级财政继续加大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使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实施个性化投入支持。由高校根据学科建设周期,提出整体发展目标、建设方案、改革措施和所需支持,政府部门组织评审,确定项目和个性化支持方案。三是建立中期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基于以学校为整体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对学校建设成效进行年度监测。到2017年底,对纳入建设范围的学科点进行中期评价,根据中期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建设范围。

(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完善教师人事薪酬机制。支持高校在高峰高原学科建立“特区”,实行新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政策。二是探索灵活的职称岗位调整机制。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高峰”“高原”学科点实行职称评聘政策倾斜。三是探索灵活的科研队伍聘用机制。支持高校探索构建联合聘任教师和科研人员机制,鼓励高校以合同制等方式选聘优秀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究,建立高水平专职科研人才队伍。

(三)完善学科评价机制。一是实施第三方评价。由专业评估机构依据第三方客观数据,开展学科建设跟踪监测。二是开展学科自评价。相关学科点根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立考核指标,定期组织开展自评。三是实施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包括队伍水平和影响力、代表性成果、学校自设指标达成度等,既反映建设成效,也记入学校信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