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行政工作报告

索取号:102731701000-2016-0031发布时间:2016-06-17浏览次数:477

聚焦目标、夯实办学优势,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将代表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就学校在201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今年要着力推进的主要任务,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事业的收官之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悉心指导下,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综改方案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2015年,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下发的《上海市属公办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成立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启动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工作组通过召开负责人会议、建立信息平台、调研兄弟院校做法、编写工作进度简报、广泛宣传动员、精心撰写论证,最终形成了包含内部治理、人事制度、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配置共六大板块的综合改革方案,方案得到上海市教委的充分肯定,为学校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十三五”规划的有效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做好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工作的同时,学校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有关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文件要求,适时启动《“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方案编制工作,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先后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数次深入调研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10余场意见征询会,听取20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听取规划制定进展情况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今天,“十三五”规划方案已提交教代会审议。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强化了“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完成应用研究型大学战略转型”的发展目标。

二、章程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关于章程建设的规范要求和学校转型发展实际,学校在前期调研起草、论证完善、征求意见、校内审定四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共计80条,8000余字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章程》。章程继承了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明确了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战略,明晰了党委和校长的职权,学校和二级单位、学术和行政、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突出了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更加注重决策的程序性和科学性,更加注重广大师生员工的成才成长,更加注重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2015124日,章程得到市教委核准,1210日,章程正式对外发布。章程的颁布,对学校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学校完成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的起草,该实施办法对学校与学院的定位、学院及其内部机构的设置、学校与学院的权责利关系等重要方面做了明确表述,凸显了从学校办学向学院办学的改革目标的转变;学校重新修订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规程》、《学术道德委员会规程》等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学术委员会和各分委员会成员完成改选,学术委员会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发挥二级学术组织在学科规划、教学质量、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保障学术权力科学规范、民主高效运行方面也得到了很有效的实践。以上工作的推进和举措的实施表明,学校已经进入到一个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崭新阶段。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

截至2015年年底,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67人,其中教授1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副教授2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4%。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4%。学校试行“人才特区”制度,引进和选拔高端人才对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引进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人、海外博士8人;去年至今,我校1人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5名。

2015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先后修订或制定了《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高级专家延龄聘任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委员会规程》、“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及相应配套制度、《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特殊人才暂行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海外博士引进待遇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人事管理规章;探索了派遣人员转编制度,28名人事派遣人员转入事业编制。学校进一步健全专业化培养体系,完成各类培训、海内外访学、产学研践习、国外课程进修计划。

以上成绩和所推进的工作表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正在朝着“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追求卓越、流动有序”的目标扎实迈进。

四、学科与科研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2015年,学校进一步加强高峰高原学科和科研水平建设的力度,成功申报应用经济学为一类高原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为二类高原学科,制定了《高峰高原学科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高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学校《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演进与国际经贸格局变迁研究》获得2015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这是我校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成立了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博士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博士点申报准备工作。

2015年,全校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600余项,获得各级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9项,再创新高。国家级项目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8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数学天元基金一项。省部级项目稳定增长,共立项4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全校在SSCISCIEI发表国际论文30余篇;推出著作类成果50部,其中专著20部,译著9部。学校还新立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

学校继续改革与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梳理完善国际学术期刊、国内权威期刊(AB1级刊物)的认定标准和奖励办法。修订了学校《经管类优秀国际期刊目录》、《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预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实施办法》、《重大学术活动资助试行办法》、《科研标兵奖评选实施办法》等科研管理文件,着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人才队伍。

五、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学校主动聚焦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发挥自身学科和科研比较优势,揭牌成立了数据科学与管理决策重点实验室、商务大数据研究中心、南亚与印度洋研究中心、绿色经贸中心、终身教育研究所,进一步扩大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我校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完成2014年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发布的18项各类自贸区专题研究项目的终期验收;WTO学院成为中国首家全球标杆WTO学院,“世贸组织教席计划—中国”进入第二期建设;贸易政策审议数据库启动建设。学校有17篇决策咨询内参被录用,其中有两篇单篇直报中央办公厅,学校还取得了中宣部“重大实践经验总结”项目子课题1项;外交部、农业部、教育部课题各1项;上海市省部级课题7项;社会服务课题中,浦东2项,山东2项,福建1项,协同创新课题1项。与此同时,学校先后完成上海市干部选学工作和山西临汾干部等各类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进和深化

2015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继续围绕“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的目标,通过实验班、大平台、通识教育等手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协调发展;学校组织实施骨干教师激励计划,通过坐班答疑等方式,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成为人才培养新动力;学校引入射箭、龙舟、极限飞盘等新型体育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拓展新载体、新媒体,工作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学校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定了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分类管理的制度设计方案;完成了4个一级学科学位点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评估;研究生报名人数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生人才培养也进行了模式的优化探索,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分类培养取得积极推进,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研讨性课程引入和案例教学改革提高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吸引力,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目标和工作思路。

2015年,学校《宏观经济学》和《经济法》2门课程被评为年度市级精品课程;《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等10门课程被立项为年度市教委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等3门课程被批准为年度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经贸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实践探索》等3个项目被批准为年度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宏观经济学》和《财务报表分析》2门课程获得上海高校在线课程立项资助;《财务管理》、《国际技术贸易》等5本教材获年度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此外,32015年度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201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和9门精品开放课程启动网站建设。

2015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成立;经济统计学和文化产业管理2个本科新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6个专业完成专业评估;《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多个管理文件修订出版。此外,学校还被评为“2015年度ACCA优秀高校”,ACCA项目已连续三年顺利通过白金资格年度审核。

七、对外交流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持续加强

2015年,学校成功加入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首次成为全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与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日本大阪经济大学等5家院校达成互勉学费的交换生合作;推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自费单项交换生项目;与比利时外交学院等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举办或承办了“TPP与中国加速融入国际经贸规则”研讨会、“世贸组织20周年暨主题报告发布仪式”国际研讨会、“21世纪中日经贸合作研讨会”、“法律与社会:上海的犹太人——纪念犹太人在上海幸存70周年”国际会议等7次重要会议。学校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合作设立的三所孔子学院在所在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学校美誉度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留学生人数超过2100人,在上海排名第10位,继续成为上海高校留学生人数超两千人的第一梯队院校,其中,学历生人数达到205名(本科175名,硕士30名)。

  

  

  

八、办学质量和声誉赢得社会广泛认同

2015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学校高招上海一本投档线文科459分,理科457分,二本投档线文科438分,理科432分,保持远高于上海地区一本、二本分数线的态势,外地招生的一本分数线和当地一本分数线之间的分差优势进一步扩大。学校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破3700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2300人,是招生计划的3倍,均创我校有研究生教育以来的最高水平,国贸、外语、金融、MPACC等多个学位点获得社会高度关注。

就业方面,截至20151231日,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71%;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41%,本科就业率继续保持优良态势,研究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03%;全校共有353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占2015届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19%;进入世界排名前100名院校留学深造的毕业生占出国留学毕业生总人数的42%,比去年同期上升6%

2015年,学生在各类比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如第三届华东区激扬杯大学生辩论赛冠军、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 “21世纪澳新银行•华澳杯”中澳友好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法国文化知识竞赛一等奖、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三等奖、2015年中东欧国家知识竞赛一等奖、20152016年全国冰壶锦标赛季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舞蹈组一等奖等。

九、规范性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并取得成效

2015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为抓手,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审计,进一步加强对财务、基建、资产、采购、合同等管理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学校编写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人员工作手册》、《财务管理制度汇编》等规范性文件,促进和加强对重要经济活动和重大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着力构建更为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从职责分工与授权、业务流程、业务控制、风险点与防控措施等四个方面,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确立了从项目采购、使用管理、过程监督相对分离又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确立了学校招投标行为“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和以效率、质量、价格取胜的竞争机制。学校成立了资产管理处、制定并实施了多部规范资产管理的文件,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提高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十、办学条件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5年,古北校区新建综合楼项目于1218日实现结构封顶;松江校区标准化教室完成改造,新建图书馆项目完成方案设计并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批复和环境影响批复;学校新信息门户正式上线,集成了迎新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15套应用系统,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学校完成松江校区乐群楼、学生食堂、福记食堂、图文信息中心、德政楼、湖滨楼、校史馆、电梯轿厢等部位高清摄像机数字化改造;学校在松江校区海枣广场种植樱花等苗木,修补草坪,添置花箱,美化了校园环境。

2015年,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及配套工程顺利完成,学生通过自愿申请,共安装空调2379台;学生事务中心、图书馆北馆书库、“行知学习空间”、“文汇141”咖啡馆建成开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去处;共有1145名教职工在瑞金医院或同仁医院参加体检,体检率为82.1%201512月起,松江校区学生第一食堂和思源餐厅晚上延长营业时间至2130,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我们更名大学以来,全校师生员工登高望远,继往开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办学理念不动摇;坚持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着力推进人才强校、多科并进、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战略不动摇的积极回馈,对此,我们也要有充分的“道路自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学校发展还存在诸多有待克服的问题: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校院两级管理的推进任重道远;高原高峰学科建设需要攻坚克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继续深化;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尚需提高;师资队伍结构亟待优化;教育国际化水平还需提升;资源保障和智慧校园建设任务还很繁重。

当前,学校办学的宏观环境正发生诸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走出去战略”全面实施;上海“四个中心”和 “科创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国务院启动大学“双一流”建设,向世界前列的大学发起冲击;上海正以新思路、新标准强化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和高校特色化发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着力推进过程中……以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高教领域改革的最新趋势,无一不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提出新的要求:对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能否直面困难、把握机遇,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能否对当今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做出呼应,承担责任。

今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国家、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和上海推进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主动对接,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上新台阶。下面,我就今年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谈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力度

要对照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教授治学”,推进实施并不断完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权运行的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家教授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确定校院责权边界,加强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充分激发学院办学动力与活力,真正实现由“校办院”到“院办校”的转变;改革管理职员的考核考评机制和职级晋升办法,建立健全校内财务决策体制和经费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注重对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系统凝练和传承发展,不断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为抓手,整体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全面系统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构建学生素养能力提升体系、学生成才保障体系和德育工作支撑体系,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合力育人和专业化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好“本源激励计划”、“育人激励计划”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师生互动,为迎接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要以创业学院组建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要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对考试、论文开题、盲审、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向全英语教学和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方向开拓,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学科和科研的社会服务能级

要聚焦国家和上海的重大需求,主动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顶尖、国家和上海急需”标准,着力推动高原学科建设,特别要抓住今年“四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推进的机会,寻求学科建设水平的突破;加强培育协同创新的组织机制,构建横向或网状学术组织结构,积极探索具有育人、科研、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多功能的开放式跨学科新型智库;建立产学研相互协同的创新机制,通过“同城协同”、“项目协同”、“区域协同”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充分利用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战略;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双轨并行、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构建各类科研支持平台,积极探索科研管理与服务保障系统,提高科研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按照“引育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依托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规划,依托国家和上海市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和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引进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领军人才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建学科人才高地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新观念、新举措、新方法的形成,研究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工程”和骨干教师“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完善教师管理办法,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设定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等不同类型的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外聘教师等不同类型的师资队伍体系,提升分类管理成效;组建专业化教师发展中心,搭建专业化培养平台,提升教师培养培训专业化管理水平,为形成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的多元卓越师资发展和培养体系打好基础。

五、进一步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

要进一步完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吻合的学位点布局和专业布局;设立学位点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分期分批的评估,逐步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要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完善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不同类型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体系。要建立健全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导师选聘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优秀导师标准及导师奖惩机制。要依托博士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推进博士点建设工作,探索联合培养博士的途径与机制。

六、进一步促进教育国际化的转型发展

要善于学习、统筹规划、主动作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十三五”教育国际化专项规划,努力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创新国际化人才开发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要跟踪国际认证的指标体系和发展态势,为成立国际认证办公室,实质性推进国际认证工作打好基础;要探索校院两级“双向协同”留学工作机制体制,提高具有国际教育经历的学生比例;要进一步优化留学生结构层次,加强针对东南亚、南美等留学生增长区域的宣传力度,着力发展学历生教育;要结合学校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升孔子学院对我校提升教育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的“贡献率”;要继续扩大在预科、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国际合作,探索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

要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水平;要加快实现校园有线网、无线网的融合,为师生提供高速、安全、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加强运营维护和信息安全保障;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标准化、大容量、可共享的校园数据中心建设;要继续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资产、财务等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服务建设,完善,提高部门网上服务能力;要着力打造“智慧图书馆”,构建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服务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实现图书馆资源与广大师生读者的互动、互联和互通目标。

八、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文明校园建设

要根据“拓展空间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保障水平”的要求,着力推进学校重大工程的规范建设,争取古北校区综合楼在2016年底基本建成;争取松江新建图书馆项目筹备工作尽快完成并实现年内开工建设;要按时完成文汇路64号留学生公寓的改造工程,以满足留学生的住宿需求;要按时完成9栋学生公寓的修缮工程、学生宿舍车库的改造工程和网球场的改造工程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解释工作。要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可能,在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努力改善师生员工的科研教学条件和学习生活条件,营造和谐舒适、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

昨日锦绣堪珍惜,今朝宏图当自励。学校的办学实践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学校明确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的。明确目标才能聚焦力量,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和广大师生员工来说,犹疑徘徊、坐而论道,决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昂扬斗志、砥砺前行,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举校一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学校的未来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奉献和期待。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