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明校长在2019年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索取号:102730204000-2019-0004发布时间:2019-06-17浏览次数:2756

勇担时代重任以实干兴校 以特色强校

——在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校长 汪荣明

20196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教代会主席团的建议,我代表学校向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五次会议作行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8年工作进展与成效

2018年,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统一部署、指导以及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学习宣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巡视整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成立由校领导组成的宣讲团,在干部培训会议、党员专题学习会等多种场合宣讲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纪念裘劭恒教授诞辰105周年大会和“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与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纪念汪尧田教授诞辰100周年”国际经贸治理学术研讨会。

高度重视市委第四巡视组的政治巡视,根据巡视组反馈的巡视意见,逐条梳理和细化问题清单,逐项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巡视整改方案,确定117项整改任务。实行巡视整改销号式管理,全面完成既定107项集中整改任务,有序推进10项中长期整改任务。全面强化内涵建设,制定博士点工程、重点学科工程、一流本科工程、一流师资工程、国际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等6个三年行动计划,召开系列专题研讨会,有序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完善和落实。

    二、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贡献水平

紧密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的主旨演讲和视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对接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主办“进博会”首届虹桥国际贸易论坛专题研讨会、承办“进博会”法律合作主题论坛、发布首届“进博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及“中国-东盟”进口贸易指数、承办首届“进博会”第二批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培训会、选派2名干部参与“进博局”筹备工作、派遣200余名学生志愿者服务“进博会”等途径,深度融入和服务首届“进博会”。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在国内最早与达沃斯论坛合作开展“进博会”专题研究,相关专报得到领导批示。

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推动包括2个上海市高校智库在内的9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数在上海所有高校中位居第6名;组建成立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和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推出中国-中东欧、中国-金砖国家进口贸易指数、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蓝皮书》《2018年度中国大宗商品蓝皮书》等系列成果;依托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平台,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推动国别区域经贸人文研究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术影响力。

    三、扎实推进审核评估整改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推进落实整改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审核评估整改为抓手,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推动一流本科建设。“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打造卓越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创新基地”获得市教委立项,成为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立项建设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卓越会计人才、商务外语专门人才、全球通用商科工商管理类人才等4个校内培育项目。

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机制,发挥优势专业示范效应,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2个全英语专业。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国际经贸规则2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审计学专业入选市教委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组织开展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5位教授当选委员。新增市级精品课程、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6门。在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人、优秀奖3人。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0项。

“应用经济学博士点建设和提升一流人才培养能力”列入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在分阶段评估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等4个一级学科自评工作;组织开展了会计和国际商务2个专业硕士类别的专项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国际商务在全国同类参评院校中排名第一。

    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科研服务能级

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高原学科教师发表的国际国内高水平论文数量年增长率接近20%。在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7个一级学科中有6个名列榜单,其中3个位列前25%3个位列前25%-50%。获国家级项目立项19项、省部级项目立项65项、横向科研项目7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决策咨询成果被上级机关录用62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成果奖、A类论文和国际一类论文以及决策咨询成果批示数等均创历史新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8篇,并有望尽快成为CSSCI收录来源期刊。科研处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五、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人才引擎作用,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督促落实31项人事人才工作决策;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成立了人才办公室;重点推进实施“高峰人才工程”,引进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外籍专家2名、海外博士学位教师6名。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教师11,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曙光学者1名、浦江人才计划4名、晨光计划1名、东方学者2名、青年东方学者1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六、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建立了新生入学帮扶制度,全面实施青领工程。选拔442名高年级优秀学生作为青领,开展各类入学适应和陪伴导航,针对新生个体需求提供志愿者服务。推进“三全三圈”育人改革试点,逐步构建“十育人”工作体系。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张晴晴、程祎瞳分获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二、三等奖。探索课程育人、专业育人新途径,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课程41门。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257项。

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45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等11所院校及机构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意向书),新增3所高校交换生项目,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组织205名学生赴境外参加交换生项目,组织151名学生前往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参加短期学习之旅。留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11门留学生全英文课程获市教委批准立项,留学生获第二届上海高校留学生太极拳比赛女子组冠军等成绩。

实施招生改革,优化人才遴选机制,稳定上海优质生源报考比例;充分发挥新生奖学金等机制的吸引导向作用,拓展外地优质生源,生源质量和招生分数线稳中有升。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平稳。

七、以巡视整改为契机稳步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根据巡视整改要求,全面开展了行政管理文件废改立工作,修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各类行政管理文件59个。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归口管理体制机制,力争从根本上消除“九龙治水”现象;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所有巡视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核查,并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封堵制度漏洞,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在市属高校内部审计评价中位居A档第一名。

以落实巡视整改为契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探索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不断提高奖励性绩效在绩效工资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评价,突出分类、突出考核、突出奖励,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使不同类型教师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八、保障工作平稳有序有力支撑事业发展

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项目33项。投入经费1200万元,加强图书建设、报刊建设、数据库资源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调整采购与招标领导小组,成立三方比价小组、工作量核定小组和供应商遴选小组,定期召开采购领导小组会议,确保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节约采购预算550 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松江校区图书馆综合楼建设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签约承租并入住松江人才公寓,切实解决青年教师过渡性住房问题;完成学生社区二期大修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获评2016201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第二部分  2019年工作思考与建议

各位代表,2018年学校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发展可圈可点,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这在各类社会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例如,在“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学校位居第20名;在“QS2019年中国高校100强”榜单中,学校位居第82名)。我们深知,学校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奉献和付出,都凝聚着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校友的关怀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9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上海教育大会召开为契机,以兴校强校为使命,积极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任务,固底板、补短板、拉长板,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在体制机制、一流本科、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能级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重点从以下九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固底板继续扎实推进巡视中长期整改

根据巡视整改要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存在廉洁风险的重点领域查补漏洞,举一反三,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并建章立制,形成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资金使用项目。

探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保障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基层办学活力。探索实施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强化干部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扎实推进6个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以办学成效凝聚人心。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抓好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定期对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度进行评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广泛凝心聚力。优化校区功能结构布局,提升办学资源配置水平。分步推进实施校园环境优化工程,提升广大师生员工获得感。

二、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深化“三全三圈十育人”综合改革。依托一流本科建设,打造以思政理论课为“体”,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中国系列”课程为“翼”的“一体四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认真开展师德工程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突出政治标准首位度,加强前置审核和过程管理评价,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师德宣传和师德先进表彰,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师风。

三、补齐短板举全校之力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

把申博工作作为全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紧密围绕“博士点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抓落实、抓成效。针对国家级人才不足、国家级奖项少、重大科研成果不足、师均科研经费单薄等短板问题,加强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切实推进落实建设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等关键任务,加大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培育,举校一致确保申博工作指标全面达标。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一流本科和一流研究生建设

全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文科、新商科建设,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提升专业育人能级;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一流课程,推进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改革同向同行,提升课程育人能级;以构建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为目标,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工作;“以本为本”,深入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

积极打造一流研究生教育。聚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一流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构建一流的学位点优化布局和建设机制;聚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构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聚焦构建多元主体、多维分类评价体系,构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聚焦支撑服务一流研究生教育,构建一流的资源配置保障机制。

五、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

对接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探索实施“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通过系统、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优势特色学科集群,打造学科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校综合竞争力,2020年应用经济学进入B等级和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跻身高原学科、工商管理进入B等级、法学进入B-等级奠定坚实基础。

六、围绕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目标,补齐人才梯队短板,强化学科团队力量。全面实施“高峰人才汇聚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充分制度保障;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教师分类评审体系,对不同类型教师实行多元评审标准。

七、强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创业工作

继续加强与市重点中学联系,稳定本市优质生源;发挥新生奖学金等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扩大外省市优质生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坚持“精细分类、精准指导、精心管理”原则,促进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地就业。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基础,争取成功晋级全国创业50强高校。

八、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 充分激活办学活力

深化校院两级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给予学院更大的人事管理自主权。深入推进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和评价,强化以质量与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继续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扩大绩效工资占收入的比重,促进收入分配功能定位由福利性向激励性和奖励性转变。

九、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以三校区功能调整为契机,优化校区结构布局,并做好机构和人员迁移配套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正式开放使用松江校区图书馆新馆。完善松江教师公寓管理与服务机制,切实解决青年教师过渡性住房问题。做好学生社区宿舍大修三期工程。根据校园环境设计规划方案,分阶段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和校园景观,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

随着国家和上海“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如何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不断赶超,是学校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可以说,学校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勇于反思,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宽阔的视野,更清晰的发展思路,更扎实的改革举措,切实推动学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功崇惟志。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一定要在国际和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新路径、新举措,要把“四个放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点。也就是说,要把学校未来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可以说,“四个放在是学校未来事业发展之“锚”。

业广惟勤。实干是兴校的必要前提,特色是强校的必由之路,要内外联动形成合力。一方面,我们要在实干、苦干上下功夫,通过扎扎实实的内涵建设,干出成效、干出形象、干出口碑;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巧干上下功夫,通过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特色强校。具体而言,就是要打好“一三四五”组合拳:“一就是要全力以赴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就是要全力以赴落实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四”就是要全力以赴落实推进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五”就是要全力以赴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决策咨询研究,为上海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成绩的取得,是每位师生员工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每位师生员工共同去奋斗。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需要大家殚智竭力,为学校发展提出宝贵的对策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续写学校新的荣光,奋力交出新时代精彩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作出属于我们的独特贡献!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