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孵化成功
——访江苏弘业国际集团董事长、我校68届校友刘绥芝
学生记者陈文婷赵晶
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对于我校68届校友,现任江苏弘业国际集团董事长——刘绥芝先生来说,认真实践做人的精神,勇敢承担起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
那又如何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呢?刘绥芝深知“大商谋道,小商谋利”的哲理,努力打造既能创收效益,又能尽职于社会的企业。
责任,始终贯穿在刘绥芝的事业和人生之中。责任,更是孵化了他的成功。他那眉宇间透着的坚定,铿锵有力的话语引领我们感悟成功的真谛。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回忆起昔日的校园生活,刘绥芝由衷地感慨:“是师长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一生啊!”年迈的老教师,为了学生辛勤付出。每日陪伴他们至晚上9点,兢兢业业的教风让学生们感动不已。也就是在那时,刘绥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老子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内涵。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用无言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
毕业后的刘绥芝,在部队劳动锻炼过,在苏北的农机厂工作过,十余年后才来到省城的外贸公司,转而又从基层业务员干起,到商品组长,到业务科长,到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直至如今的董事长。陪伴他一路走来的,就是早年在学校里师长们传授的为人之道。
在学校和后面一段时间的锻炼,让刘绥芝受益匪浅。当他接手当年的“江苏工艺”之后,他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让他在干部职工中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经营之道帮助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打开市场的大门。从当初一个只有71人、7个小商品的小公司,“江苏工艺”发展成拥有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几十家子公司和数千名员工的综合型集团企业。骄人的成绩并不为刘绥芝津津乐道,笔者也仅是从该公司的宣传册上略知一二。可见,早年母校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默默奉献精神,对刘绥芝影响之深。
“用心做事,用心做人”
有了这份对责任感的认识,才使得刘绥芝在毕业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事业,将社会的责任始终扛在肩上,他的这种责任感也慢慢成为整个企业共同的追求。
“越挫越奋,勇往直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刘绥芝和他的同事们共同追求和实践的弘业企业精神。这十六个字被贯穿于弘业集团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项决策及至每一项具体的工作。
刘绥芝始终认为企业文化的实现,必须通过实践。当谈到作为当年一家在省内排名并不靠前的工艺品出口公司,能屹立到现在并且发展得有声有色的秘诀时,刘总坚定地说,是企业文化将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企业的经济效用固为重要,但是企业若是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不得不认真定位并实践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
同样的,一个人要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也要负担起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做人的精神。而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则是担负起自我责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采访中,刘绥芝也提到了如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毕业生如何融入企业文化等话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虽然如今的独生子女在家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但事实上也不乏能吃苦耐劳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肯干,肯吃苦,肯努力融入企业文化中。并且,他们有着我那个年代所没有的创新精神,开放意识,如果能够再深入研究企业的文化,将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将更容易有所作为。回忆起当年自己的工作历程,他不禁以学长的身份劝勉我们这些母校的学弟学妹:“切不可忘记做人的精神。做任何事之前,要认真考虑,用心去做。不断学习他人长处,坚持不懈继续学习。踏上社会后,不仅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和谐性,而且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与自身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与学习的态度,在对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努力适应这个企业,定会有所作为。”
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看起来容易,实则做起来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是,倘若能真切地去实践,去承担这份做人、做事的责任,成功自会到来。刘绥芝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最初毕业后的一个小小业务员,到后来慢慢晋升为公司董事长,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再到如今致力于文化的传承。这一切,靠的就是做人的精神,以及作为社会人,对社会作努力的责任感。
“愈挫愈勇,奋勇前进”
回首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刘绥芝不胜感叹:“一个企业的老总,还真是不好当的啊!”
1996年,刘绥芝有了上市的念头,当时几乎不被外界看好,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即使在当时的江苏省外贸企业中,“江苏工艺”的排名也只处于中游,何况还有其他行业的竞争者。巨大的困难面前,刘绥芝还是选择了进取。因为他始终坚信企业和人一样也需要愈挫愈勇,奋勇前进的精神。
2006年,刘绥芝和他的团队打造的工艺品品牌“爱涛”想要进驻北京金融一条街。当时的管理方因为对工艺品行业并不熟悉所以拒绝了弘业集团的入驻。当同事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刘绥芝时,他并未放弃,在电话中“亲授机宜”。几天后,在北京的同事将“爱涛”的历史、定位、作品等介绍给金融街的管理方,他们看过之后都大为赞赏,马上就同意了“爱涛”的进驻。料想当时,如果刘绥芝在听取汇报后就此打住,放弃“爱涛”品牌的进驻,对于品牌的发展和企业的文化产业布局无疑是一种损失。
经历了企业振兴的风风雨雨,刘绥芝感到:当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面临困难时,首先需要的是冷静,然后就是努力坚持,在困境中不断前进,永不言弃。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将这份责任化为前进的动力。
“尽责于己,尽责于社会”
在当今开放的国内市场中,我国传统的木雕,玉雕,牙雕等工艺品正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也正是因为怀着重振国家传统工艺品的决心,刘绥芝全力打造了“爱涛”——这个致力成为全国工艺品第一的品牌。目前弘业集团也在全国开展“爱涛”品牌的连锁店计划。将一个品牌,分成3个不同层次,在不同档次的销售点销售,这不愧为弘业集团的一个全新尝试。
同时,刘绥芝也真诚地希望我校有志于研究国内不同层次销售模式的同学,积极参与此次的“爱涛”创业策划课题研究。针对刘绥芝的这一期望,聆听他讲座的同学们反应颇为热烈。有的同学甚至在讲座之后立即询问了此次创业策划的详细情况。可见,刘绥芝不仅重视企业的发展,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爱涛艺术馆作为目前由我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创办的艺术馆,曾有很多人质疑它存在的必要性。很多人不解,企业不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吗?建造一个艺术馆所需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又几乎是零回报的举措。如此一来,爱涛艺术馆不是物不所值了吗?可是,刘绥芝却笑道:“自我价值实现了之后,我不应该为社会做点应有的贡献吗?古人的很多精妙艺术品至今还震撼着国内外,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这个时代的精品之作也留给我们的后人,将当代的艺术品妥善收藏,供今人参观,供后世研究,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应有的努力!”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爱涛艺术馆的镇馆之宝——四大名柱。2000年,刘绥芝在印尼考察时,在苏哈托夫人的艺术馆中见到了一座高达9米多的整木雕刻,上面刻划了印尼独立战争的情形。震憾之余,刘绥芝陷入了思考,中国泱泱大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何以没有这样的作品?
回国后,刘绥芝反复思索,我们何不以红木雕刻的形式来展现中国的“四大名著”呢?创意一出,立即得到了所有弘业人的赞同。但是,要找到适合雕刻的整木谈何容易啊。刘绥芝整整花了4年时间寻找木材。最后还是靠着朋友的介绍,找到了完全符合要求的进口非洲红花梨。但是货主坚持单挑不买,所以他们又仅仅为了4根木材,买下了整整34根红木。在他讲述这一段经历时,他的脸上洋溢着激情。
制作四大名柱的过程中,刘绥芝的公司不仅召集了诸多国内优秀的工艺师,自己还一次又一次地亲临现场,组织开展工作。每一位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也都尽职尽责。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这四根木雕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所以,他们都日夜雕凿,反复研究细节。
又是5年多的时间,中国美术工艺品的传世之作终于诞生了。四大名柱一亮相,即在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荣获了工艺美术领域的最高奖项——迎春花“东方珍宝”奖。
《三国演义》的端庄浑厚,《水浒传》的生动意趣,《西游记》的古幽传奇,《红楼梦》的妩媚雅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这4根红木上。而刘绥芝也真的说到做到了。
从历时7年多的四大名柱建制中,我们窥见了刘绥芝的管理理念,以及那种尽责于己,尽责于社会的做人精神。
是责任,让刘绥芝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自我完善;是责任,让刘绥芝建设了爱涛艺术馆,完成了四大名柱这一东方珍宝;是责任,让刘绥芝明白了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经济,更多的是为社会的软实力出一份力。更是责任,使得刘绥芝的每一个目标得以实现,孵化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