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林少骏:一片丹心报祖国

文章来源:校友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18

阳澄湖西岸,春日尚未开湖,林少骏先生已在此等候多时。他将来访老师和记者请入贵宾席,将四十余年记忆深刻的往事与经历娓娓道来,启迪新时代学子如何成为一名富有家国情怀的对外经贸人才


林少骏,1955 年生于上海市,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阿拉伯语专业,1983年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语系本科毕业。他任苏州金澄经济技术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一位勇立潮头的杰出企业家,曾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和袁隆平、钟南山、龙永图等人被评为和谐中国2009年度十大功勋人物,中央党校全国新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


寒窗苦读 朝夕必争实现青年自强


初见林少骏先生,儒雅风范,谦逊随和。殊不知,四十余年前他的求学经历就像《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一般艰苦。

1955年,祖籍江苏高邮的林少骏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70年代,他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一边插秧放牛,一边挑灯夜读。青年林少骏一身韧劲,一心向学。恢复高考后,他成为学校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从虹口的家中到古北路620号,他与记者分享了三件小事。为省下每月15元助学金给患眼疾的父亲看病,他节衣缩食,母亲每周给他煮7个咸蛋,他常常苦恼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到底先吃蛋黄还是蛋白;每周末回家前,他都会去“扫楼”,捡其他同学扔掉的牙膏皮,卖钱补贴家用;为加强日语语法学习,他在图书馆借阅陈信德的语法书,从日语假名开始,逐字逐句手写抄录,足足抄了7月有余。

时代在那一代大学生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必须刻苦努力,自立自强。“昔日我的同窗时常被人称道,他们英语相当标准。”同学的刻苦给林少骏带来深刻影响,也激励他更加发奋图强,每天早上4点起床,在路灯下苦读到早课开始

  

一谈到青年时期,他总是感慨万千:“现在条件更好了,大学生要更加珍惜拥有的美好生活,做到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增智长才,厚德明志。当年我们以读书人身份为荣,毕业后就投身于祖国发展事业,现如今大学生也更要常怀使命感和光荣感,铆足干劲,乘势而上。”


长驻国外 全心致力国家对外经贸事业


林少骏毕业后被派往伊拉克进行长驻,两伊战争的炮弹爆炸时,他正在巴士拉前线解救我国被困工程技术人员,也因此受伤致昏迷两天两夜,当时大使馆已经向他的家属发出病危通知。他回忆道,“我在长驻伊拉克时‘死’过一次,在那之后就更加清楚自己应该珍惜人生,为国效力。

三年后,他从战争动乱回到和平稳定的环境中。由于工作需要受命赴日长驻,创立办事处,一开始睡车库,啃面包就凉水,从北海道到长崎28个都道府县,走访数家日本公司。而后通过一步步努力,他成立公司,成功派遣13000多位劳务人员到IT、建筑设计、造船、汽车零配件生产、食品加工、建筑、水产、农业、服装加工等各行业领域,为国家创造20亿元人民币收益。这些劳务人员代表了我国新一代劳工形象,他们中有许多人通过海外劳务赚到“第一桶金”,回国后又在林少骏的帮助下进行二次创业,为各自的家乡创造财富。

除了劳务输出,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引进先进产品、技术和资源。“从日本新干线的磁悬浮技术,到上海南汇大久保桃、浙江黄瓜、河南洋葱等等,都是由我牵头引进到国内的。反过来,我也是第一个把中国八宝粥带到海外的人。”谈起这些了不起的对外经贸事业,他感到十分自豪,“追根溯源,这些事业的成功推进源于母校传授的过硬本领,以及受到国家的高等教育,我更清楚要把建设国家的使命放在心中、担在肩上。”

回首当年中日开展某次交流合作时,作为日本首相会面上海市长的翻译人员,他这样说道:“那时候没有翻译器,我在两位领导身旁单腿跪地,用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完成了整场会晤的翻译。”当被问起为何不坐下时,他答复道,“此次会晤时间很短,若还要去搬凳子坐下,耽误了中日洽谈时间,这对两方都是一种损失!”正是这样的一个细节,体现了当时每名中日外事人员友好真诚的合作往来。

  

滴水不枯,惟以汇汪洋而恒久。“对外经贸工作既要像一名外交官、翻译工作者一样精通语言,又要有一颗商人的头脑,”他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政治觉悟,我认为这是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基本素养。”


报效祖国 须臾不忘青年人才培养


采访前,林少骏带母校师生一行参观了他自己创办的职业教育学校。早春课间,一群身着厨师服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走出教学楼,有师生认出林先生,一路跑着打招呼:“林总好!”他笑着向学生们招招手,像师长,也像亲人。

这些年,林少骏始终坚信,劳务输出的关键在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国家“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和现代劳务教育的开拓者,早在2002年,为更好地做优境外劳务输出工作,他相继成立几家公司,以及培训服务一体化的学习基地——苏州金澄劳务人才研修中心。2007年,为更好地实施富民工程,解决社会再就业难题,他毅然拿出 100 万元作为发展劳务的扶贫基金,培养劳务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更多的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林少骏也始终将海外劳务人员的生命安危和个人发展放在心上。2011年,金澄公司派往利比亚的江苏省劳务工程人员遭遇当地政变,千钧一发之际,他率领公司紧急启动救援,顺利将相关人员安全无伤亡地撤出到沙特阿拉伯,成为了电影《红海行动》《战狼》的原型事件。

  


而针对部分劳务人员回国后找工作“眼高手低”的情况,他把归国懂技术、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人员招回培训中心,辅以管理、心理、外语、法律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联系外资及民营企业,实现再派遣再创业,打造人才资源再利用循环链。


曾记得2005年离开政府时,他交还给组织一沓公休单。工作的15年来,他从未停下脚步休息过。一直到今天,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教育、国防、经贸等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创办职业教育学校,捐献土地建设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以赤诚之心回馈祖国,培育下一代青年才干。

  


林少骏勉励和寄语青年:“或许你们并没有经历过我年轻时那般艰苦岁月,现如今,时代重任的接力棒又一次沉甸甸地传递给你们,希望你们先要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具备真才实学,再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定力,终极目标便是全心全意报效祖国。”改革开放46年,作为对外经贸工作者的林少骏,始终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常常牺牲个人利益,但他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李蕙兰 李佳璐

摄影:李蕙兰

排版:李蕙兰

编辑:李佳璐

责编:施晖

(部分图源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