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9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的开放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规则》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他表示:“加入CPTPP,于中国而言是第二次‘入世’,今天,我们应拿出当年加入WTO时的决心,要对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评估相关规则对中国各领域的影响,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周汉民说,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2021年,中国先后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与其中的条款相比,我国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第一,对数据跨境流动的要求更高;第二,对金融领域开放的要求更高;第三,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更高。
为此,周汉民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有利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随着数字时代来临,国际贸易发生重大的本质性变化,数据成为核心资源。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方面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完全有条件在深度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上先行先试,做好压力测试。”周汉民说。
他建议,一是界定“重要数据”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设立国家敏感数据清单目录,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数据要求本地化存储。积极争取国家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前置审核权下放,完善数据流通标准。建立行业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总结树立一批试点示范标杆案例,编制更精细、可推广的行业低风险数据目录,发布操作指引,以吸引全球企业来此开展业务。
二是加强与CPTPP、DEPA成员国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制度,为我国在全球开展互认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奠定基础,打造具有全球公信力的国际征信合作平台,进而推动我国的行业标准成为国际或区域性的标准。
三是围绕一些特殊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例如 “两头在外”数字贸易服务等,依托国际数据港,在新片区试点建立特殊的“国际数据流通功能区”,以“特定企业、特定场景、特殊功能、特殊监管”的方式,探索建立更加自由、便捷、高效的国际数据流通与数据服务功能。
第二,建议发力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推进自贸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压力测试。例如,对未在我国提供但在其他国家领土内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未在任何市场内提供过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注册在临港新片区并获得有效监管的金融机构为主体,按照申请条件一致、业务领域一致、管理方式一致等原则,试点对新金融服务实施内外资一致的管理模式。
又如,自由贸易账户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大创举,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更好服务于人民币离岸交易。包括:简化开户手续,鼓励符合条件的经济主体从事跨境投融资业务,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的离岸属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提高人民币可兑换便利性。同时,与境内金融环境建立适当隔离,避免对国内整体金融监管造成冲击。
第三,建议聚焦市场主体,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对标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即“宜商环境”,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商事登记、企业经营、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尊重国际惯例。
周汉民说,建议自贸试验区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为契机,围绕外企关注的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出台新一轮举措。例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向各国使领馆、外国商协会驻华代表处、重点外企等定期披露营商环境动态报告,帮助各国政府和企业及时了解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最新情况。为外企的政策咨询、商事争端预防等,提供“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模式,彰显上海自贸试验区乃至中国对于外企的重视。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