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汪荣明: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

发布者:单如意发布时间:2023-12-23浏览次数:55



开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要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赋予特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放宽有关对外贸易和外资准入的限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步伐。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过去10年间,自贸试验区通过实施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和金融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措施包括推广“单一窗口”服务、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等。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还在提升法治环境、对接国际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


下一步,要以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今年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仅促进了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展示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新形势下,对外开放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过渡,战略上更加主动,开放格局更广、开放层次更深、开放水平更高。


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比如,通过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行国际贸易投资金融高标准规则,改善相应的制度框架和监管方式,提升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的影响,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增强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贸易定价权和规则制定权地位。要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进口和出口协调、货物和服务并重、贸易和投资融合、贸易和产业联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政治互信、互联互通、资金融通和人文交流,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开辟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比如,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对上海而言,有必要在对外开放制度创新上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比如,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引领开放由点到面有序铺开。新形势下,要以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抓手,引领平台数字化、数据要素化、贸易智能化。

同时,在金融开放领域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做大做强资本要素市场,提升经营主体全球运作水平,提升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股权投资机构落地,积极发展跨境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并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包容性。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归根结底,要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更好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更好统筹“在中国、为世界”,更好统筹在岸与离岸,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教授,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院长 汪荣明)


X
Baidu
map